检索条件

共 15205 条 668 / 1014
1000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29年1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和军事训练监督部联合规定了所谓的“精神训话”,麻痹青年的革命意志。各地学校在军事训练教官(这些人多系国民党特务)的把持下,纷纷成立童子军,凡年满12岁的学生均要加入,并把童子军训练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童子军誓词...
1000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29年4月26日,国民党政府重新修订并公布教育宗旨,规定学校中要实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教育。
1000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9年,国民党特务头子陈立夫接管教育部,并公布“训育纲要”,规定学生树立的道德观念是“亲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乡里和睦”;是“格物、格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明礼义、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
1000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1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活动。
1001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22年(民国十一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改革学校体育案》,要求减兵式体操,增加课外体育活动。教育部指令:“公立学校,引导学生于体育课之外,为种种有益之运动,以免偏脑力,每年春秋两季宜酌开学校运动会”。
1001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23年(民国十二年),莒南境内各小学改体操课为体育课,但仍以普通体操课为基本教学内容,兵式体操减少,球类、田径、器械等形式的现代体育活动项目在部分完全小学也相继开展起来。学校开设了课外活动,每天1小时(多在下午进行)。
1001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0年(民国十九年),莒南境内部分小学参加了在莒县城召开的首届中小学春季运动会。大店完小(时属莒县县立第二小学)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坪上、十字路、汀水等小学也参加了这次运动会,并取得一定成绩。
1001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1年(民国二十年)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也在学校相继开展起来,其中国术(武术)活动较为普遍。当时大店(莒县县立二小)、板泉(时属临沂)等小学建立国术研究会,推广国术。
1001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1年,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政府从一切为着抗日救国出发,号召各类学校都要把体育活动转到为战争服务上来。学校除坚持体育操练外,又增加军事活动项目。当时设在莒南洙边区石门涧一带的滨海中学,开展行军越野、跨越障碍(壕沟、木桥、铁丝网)、...
1001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对学校提出 “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要求。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要求各类学校切实改进体育课教学,加强学生体格锻炼。
1001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作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把身体好放在首位,进一步引起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逐步成为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时期在贯彻执行这些指示中,从体育卫生工作制度、体育教学到机构...
1001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5年,开始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和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并以推行劳动和卫国体育制度为核心内容,使体育课教学开始有了统一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体育课的教学逐年规范化。
1001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6年春,莒南中学(现一中)试行劳卫制,全校积极开展以劳卫制为内容的体育活动。同年暑假后,县教育科设分管文体卫生的科员(王恒志),具体负责学校的文化、体育、卫生工作。
1001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9年1月25日,莒南县中学生运动会在一中召开,这届中学生运动会由于原临沭县的夏庄、朱苍、韩村、白旄、蛟龙五个公社加入,规模大、实力强、竞争激烈。
1002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2年,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小学(今第一实验小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体育达标单位”(省发优秀证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