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205 条 663 / 1014
993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7年后,开始学习农业技术,自编教材有《苹果》(文疃草岭后提供资料)、《小麦》(岭泉庞疃提供资料)、《花生》(团林安前村取材)、《地瓜》(文疃宋家庄经验)四种业校课本发至全县,对农民学习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有较大帮助,此种课本一直沿用...
993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9年5月至11月,县教研室庄维林参加国家教育部工农业余初等学校课本编写工作,带去莒南县自编的语文课本供编写组参考,有些课文选入全国统编工农业余初等学校教材。
993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0年12月14日,政务院批转《关于开展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指示》中,规定识字教育的标准;农民业余初级班(组)吸收文盲与半文盲入学,使其在3年内认识常用字1000字以上,并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
993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3年11月24日,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中规定:扫除文盲标准应根据干部、工人、农民等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分别规定。干部、工人一般可定为认识2000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二三百字的应用短文。农民...
993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规定,工人识字标准是2000字左右,对农民识字教育的要求:学完3种课本(社编、县编、省编),大约认识1500个字,能够大体上看懂浅近通俗的报刊,能够记简单的帐,写简单的便条,并且做...
993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7年3月8日,国家教育部《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通知》要求:着重扫除40岁以下工农群众中的青壮年文盲,40岁以上的文盲如果愿意参加识字学习,当然也要欢迎。
993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8年11月6日,《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中规定:要把12〜45周岁的少年、青年、壮年中的文盲基本扫除。扫盲工作对象的重点是少年、青年、党员、团员、社队干部、农业技术人员。
993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9年11月,第二次全国农民教育工作会议重申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中扫盲对象的规定,提出:对于学习困难较多的40岁以上的壮年,可不作为扫盲的主要对象。
993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8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要求:凡15〜40周岁的文盲、半文盲(除不具备接受扫盲教育能力的以外,不分男女、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鼓励40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参加扫除文盲的学习。
994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3年8月1日颁布了修改后的《条例》规定:扫盲对象由原定的15〜40周岁提高到15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即指:1949年10月1日后出生的、年满15周岁的人口)扩大了扫盲对象,为更多的文盲参加学习提供了法规依据。
994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2年文疃公社建立,《农民教育专职干部守则》、《农民教师守则》、《五定一奖联教计酬责任制》等。
994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4年,学习济宁市双线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各级政府之间,各级教育部门之间逐级签订了责任书,责任制中明确了“三包四定五落实"。三包,即包村、包扫盲班、包文盲学员;四定:即定目标、定时限、定质量、定奖惩;五落实:即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
994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6年3月5日,莒南县隆重举行“三模”大会,大会选举洙边区刘家莲子坡教师张建华、路镇区代表扁山村王桂清为县特等模范教师;洙边区刘家莲子坡林守英、沟头区金沟官庄纪丕福为县特等学习模范。
994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0年10月1日,第五区(岭泉区)吕刘渰子团支部书记、民师田玉堂代表本村农民业余学校作为革命老根据地群众代表在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
994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1年3月,莒南县召开“三模”大会,出席会议的有200多人。(全体代表留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