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205 条 646 / 1014
967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9年,全县小学一律改“四•二”制为五年一贯制。改秋季始业为春季始业。到1974年又恢复秋季始业。
967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年龄为6周岁。
967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制定的 《钦定学堂章程》,对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的课程分别作了规定。
967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对初等、高等小学堂的课程作了修订,初小分完全科和简易科两类;各种学堂的课程,分别规定了必修课和随意课。
968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12年(民国元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初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学、游戏体操、图画、手工、唱歌、裁缝;高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学、中华历史、中华地理、博物、理化、图画、手工、体操、游戏、裁缝、外国语、农业、商业。初...
968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15年7月,袁世凯政权发布《国民学校令及高等小学校令》规定:高小恢复读经科,高小女生缝纫科扩大为家事科,其余学科不变。同年,在《预备学校令》中规定:初小恢复读经科。至此,境内的初髙小恢复了读经。
968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17年,乡间私塾充斥。政府为改良私塾,开设训练班,对塾师进行短期训练;规定改良私塾的课程,按照短期小学或普通小学的课程设置。
968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20年(民国九年),将国文改为国语。
968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23年(民国十二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新学制课程纲要》(见表5-8)规定:初、高小一律废止读经科、修身科、外语科。初等小学设:国语(语言、读文、作文、写字;改文言文为语体文)、算术、社会(公民、卫生、地理、历史)、自然(自然、园艺)、...
968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29年(民国十八年),教育部颁布的 《小学课程暂行条例》(见表5-8)规定:合三民主义、公民为党义,手工、图画改称工作、美术,合历史、地理、卫生改称社会,乐歌改称音乐。这次改革以简化课程为目的,在形式上, 将过去的科目,能合并者尽量合并...
968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教育部公布 《小学课程标准》(见表5—8),党义改称公民训练,工作改称劳作(家事、校事、农事、工艺)。小学课程有公民训练、卫生、体育、国语、社会、自然、算术、劳作、美术、音乐10科。初高级开设学科相同,授课时间有...
968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教育部公布 《修正小学课程标准》(见表5-8),规定:初小合自然、社会为常识,一、二年级合劳作、美术为工作课,合音乐、体育为唱游课,取消卫生课,卫生习惯部分归并公民训练中,卫生知识部分初级归并常识科,高小并于自然...
968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小学初高级均设国语、算术、常识、音乐、体育等科。适应抗战的需要,摘抄报刊内容供高年级学习。每周一次社会活动,出黑板报和帮助烈军属抬水、扫院子等。
968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2年8月,山东省教育厅颁布《山东省战时小学课程标准总纲(草案)》,规定:初级设国语、算术、音乐、体育,中级加设常识, 高级加设地理、历史(。
969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8年,教育恢复。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布《恢复和整顿小学实施办法草案》,根据这个草案的精神,对小学课程设置、各科教育内容和时间作了详细规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