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205 条 645 / 1014
966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7年,筵宾、相邸等9处乡(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县级规范化学校,第一、第二实验小学和路镇、大店等7处中心小学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
966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县小学教育在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档次的基础上,重视了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966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7年,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暑假培训,广大教师在思想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县教育委员会制定《小学教育工作评估细则》, 改革教育教学评估标准和评价手段;取消小学升学考试,按“就近入学”的原则,直接升入...
966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 “癸卯学制”。规定初等教育为9年,分为两段,初小5年,高小4年。入学年龄为7岁。
966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12年(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壬子学制”。小学修业年限改为7年,初小4年, 高小3年。学堂改称学校。翌年建立的路镇、板泉小学均照此学制执行。
966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22年(民国十一年),国民政府教育 部公布“壬戌学制”。规定初等教育为6年, 初小4年,高小2年,为“四•二”分段制。改 “初等小学”、“高等小学”的称谓为“初级小 学”、“高级小学境内的小学随之执行。
966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28年(民国十七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戊辰学制”,后称“现行学制规定推行“国民教育制度”,改初级小学为 “国民学校”,完全小学为“中心国民学校”。这一条款在今临沂市各县并未实行,仍用 “壬戌学制''规定的称谓。“戊辰学制”规定小...
966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在实行“戊辰学制”的同时,为推行国民义务教育,在各地推广短期小学。学制1年,有的2年。课程以国语、算术为主,使用统一的短期小学课本。毕业后达到初小程度。在境内有20处, 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
966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0年,莒南小学执行《山东省战时教育实施方案》。小学修业年限为6年,实行初、高“四•二”分段制。入学年龄适当放宽,初级8~12岁,高级12〜16岁。
967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2年8月,《山东战时小学课程标准总纲(草案)》规定:为适应战时环境,小学修业期分初、中、髙三级,各级均为2年,每学年分为3学期,每学期定为12〜15周。全县小学随即执行,不久,被“庄户学”取代。
967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8年恢复教育后,全县小学仍沿用民国时期的“四•二”分段制。
967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0年6月,教育部初等教育司选定北京6所小学从秋季起进行小学五年一贯制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967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内中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5年,实行一贯制。入学年龄以7足岁为标准。”由于师资、教材等条件不具备,在县内没有推行。
967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3年11月26日,政务院在《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中规定:“关于小学五年一贯制,从执行情况看来,由于师资教材等条件准备不足,不宜继续推行。因此从本学年起一律暂行停止推行。小学学制仍沿用'四•二,制,分初高两级。初级修业期限四年...
967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3年,小学一律改为秋季始业。全县小学沿用“四•二”制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