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1991 / 2343
29851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80年6月16日,薛城驻军55244部队家属工厂的电镀废水,未经处理外排,流入i城镇鱼池,使成鱼1万余尾死亡,厂方赔款5000元。
29852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80年5月,滕县官桥磷肥厂,因硫酸尾气污染使西郑庄140余亩麦田粮食减产,厂方赔款5000元。
29853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同年秋,由于厂内停电,大量硫酸尾气外溢,使周围近千亩玉米、大豆、地瓜等农作物受污染,大面积减产近五成、厂方也没有及时处理这一污染问题,激起农民愤怒,结果,农民拉掉了厂内电闸,迫使停产,厂方造成损失产值达27万多元,并赔偿农业损失32000完...
29854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82年3月2日,薛城区常庄公社的9个生产队,利用薛城焦化厂排出的污水进行小麦春灌,使2780多亩麦田受害,重者1500多亩,300余亩趋于绝产,经省、市有关部门验证和调解,由薛城焦化厂赔款2万元。
29855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滕县造纸厂是碱法造纸,造纸黑液沿城郭河直入微山湖,污染湖面6000余亩,给沿湖群众带来严重危害,仅1980年至1981年该厂赔偿沿湖群众经济损失达16多万元。
29856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中共枣庄市(县级)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1960年7月21日至26日,在市驻地枣庄举行。应到会代表685人,实到554人,列席代表36人。
29857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中共枣庄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63年11月15日至20日召开。应到会代表447人,实到439人,列席18人。
29858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8年12月峄县县委结合整党整风开展了审干复查工作,对第一、第二批审查不清或结论不当的142名干部进行了复查,至1959年7月结束。这142人中除有4名交肃反部门处理,8名不需要结论外,其余130人都分别写了审查结论和调查报告,并对21...
29859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1年11月枣庄市由专辖市改为省辖市,1962年1月撤销了农村工作部、文教部、工业交通部、财贸部、政法部。将原属部委分管的干部移交市委组织部管理。1962年10月市委制定了市委管理干部职务名称表,实行了在市委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干...
29860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6月市革委政治部撤销,恢复市委组织部。“文化大革命”期间省属企业、事业干部也属市委管理。1976年后省属企事业干部陆续划归省垂直管理。
29861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84年8月,市委对干部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下管两级改为原则上下管一级,实行分级管理,市委主要管理各区县、市直各部门和重要企事业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高级专业技术干部。将原属市委管理的区县直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市直各部门科...
29862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4年3月至同年12月底,峰、滕两县委进行了县区精简整编工作。按照地委批准的新编制,峰、滕两县党政系统应有人员1753人(峄县575人,滕县1178人),实有人员1991人(峄县685人,滕县1306人),超编238人(峄县110人,滕...
29863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8年初,峄县撤销了县委文教部。撤销合并了县人委的工业科、手工业科、文化科、税务局、林业局、纺织公司、保险公司、油脂公司、县供销社、手工业联社等16个科局级单位。并相应增加了人委监察室、重工业局、煤炭工业局和报社4个新机构。1958年4...
29864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8年滕县撤销政法部;文教部并归宣传部;撤销体委、科普协会并归文化科;撤销税务局、保险公司并归财政局;撤销统计科归计划统计局;撤销转建委员会,并归民政科为民政局;撤销手工业管理科和手工业联合会并归工业局;撤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并归农...
29865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2年1至6月,枣庄市委先后撤销了农村工作部、文教部、工业交通部、财贸部、政法部。并把市人委32个局、院、行合并为28个。同时还对1958年以来参加工作的和部分不称职的以及家有困难本人要求回乡生产的干部进行了精简。1962年全市共精简干...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