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165 条 392 / 1345
586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扼珠江口内要塞的扶胥,与其南居于珠江口外东南角的屯门港一样,是屏蔽广州的两个重要据点,其在广州的对外贸易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广州的外港。加上南面的市桥台地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台风的侵袭③。从广州南海县治向东的八十里水道,是由受地质...
586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唐以前,没有设置专门的航海贸易管理机构,而是将航海贸易事务交由沿海州郡地方长官兼管,“前后刺史皆多黩货”①,地方长官由此富甲一方。“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③至迟到开元二年,唐已在广州设立市...
586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与海上交通密不可分。广州“州城三重”,“紫绯满城,邑居逼侧”③,城港相连。“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④,民间外贸活动十分频繁。城南濒临珠江(亦称海),上述主管对外贸易的海阳馆即因在海的北面而得名...
586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扶胥港是中外商舶进出广州必经之地,人们在此停泊,一般都与参拜南海神庙有关,故其在中外商贸活动中的作用有限。但作为广州的外港,它与屯门是广州外围重要的前哨,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礼仪文化等方面,在护卫中外商贸交通,保证海上丝路的畅通方面都起...
587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在我国古代对外的陆路交通史上,最著名的有两条通道。其中西北部的一条由中原经过河西走廊通往西域乃至以西的通道简称丝绸之路,而我国西南又有一条自四川盆地经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的通道简称南方丝绸之路或西南丝绸之路。此二路之间有一条道路经成...
587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巴蜀古代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巴蜀为重心的中国西南古代文明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及其通道,不论在中国文明史还是中外关系史上都占有引人注目的地位。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早期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往往只上溯到汉代并且以西北丝绸之路为唯一重心。...
587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滇文化是分布在云南东部地区以滇池区域为中心的地方文化,其创造者为滇人。滇文化的年代,据近几十年的考古学材料,上限约在公元前5世纪,下限约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相续400余年。史书有关滇文化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言之极为简略。《...
587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与东南亚就发生了若干文化联系。在相互间的各种交往中,中国常常居于主导的地位,而东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影响的某些重要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相当集中的地区,就是古代巴蜀,云南则是传播的重要通道。它们与中国大陆,地域与共,江...
587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以古蜀文明为重心的中国西南文化,同印巴次大陆之间,早有交流道路可通。由蜀入滇,经缅甸达于印度、巴基斯坦的“蜀身毒(印度)道”,是沟通其间各种联系的主要通道。这条线路在殷商时代就已初步开辟,到战国时代愈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它的非土著文化因素中...
587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近东,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大致包括西亚、中亚和埃及,也部分地包括爱琴海诸岛。①古代近东文明,主要指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和北非的埃及文明。②欧洲古代文明,是指继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之后的希腊、罗马文明,也称欧洲古典文明。由于以欧洲...
587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中国自古就有研究外国的传统。翻开历朝历代官修的史书《廿五史》,从《史记·大宛列传》到《清史稿·邦交志》,不难看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关注周边国家及外部世界的动态、情况。这就给近现代的中国人提出了责无旁贷的任务,探讨历史上的中外关系,以鉴...
587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时代制约着人和事,也制约着学术研究。尽管20世纪国际、国内的政治风云变幻,而中国的学人们仍孜孜不倦,分别在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80年代后三个时期,集中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和著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启超对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探讨,开...
587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综观上述百年成果,深为学人们的治学精神和学识渊博所感动。其中的大家之作,如陈寅恪的《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季羡林的《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金克木的《中印人民友好史话》。这些论著,可称之为经典,是致...
587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在谈展望之前,先看一看百年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从上个世纪初研究佛教东传的一般概述,到80年代后出现的“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人中国的敦煌残卷”①以及在西藏发现的“西藏吉隆县发现唐显庆三年《大唐天竺使出铭》”②,都说明了研究的内容具体而深入。从而...
588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中印两个古老的国家,其文明底蕴早就受国外汉学家的青睐。研究两个文明的交往,在上个世纪初,也成了国外学人们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的上半叶及后来,陆陆续续出了一些成果。兹将重要的论著分东西方汉学家的和印度学者的,各罗列如下。德国孔好古的《纪元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