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6040 条 489 / 3736
7321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朝末期,县内有农村集市18个,其中商业较发达的集市有徐埠、三汊港、柴棚、南峰、土塘等。上市品种主要有木柴、棉花、烟叶、桐油、菜油、木炭、苎麻等。民国26年至34年,徐埠成为县内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并出现了较大的商行,如裕农、亦诚、合和商行...
7322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至民国时期,县内百货购销由私营商家经营。商品多用景德镇瓷器交换,从浔阳、金陵、苏州、武汉、南昌、鄱阳、吴城、湖口等地采购。建国后,1950年,实行商品物资统一调拨体制。商品基本上按经济区域组织流通,由国营商业部门调入并批发。1984年始...
7323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至民国时期,县内百货购销由私营商家经营。商品多用景德镇瓷器交换,从浔阳、金陵、苏州、武汉、南昌、鄱阳、吴城、湖口等地采购。建国后,1950年,实行商品物资统一调拨体制。商品基本上按经济区域组织流通,由国营商业部门调入并批发。1956年,...
7324
百货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至民国时期,县内百货购销由私营商家经营。商品多用景德镇瓷器交换,从浔阳、金陵、苏州、武汉、南昌、鄱阳、吴城、湖口等地采购。建国后,1950年,实行商品物资统一调拨体制。商品基本上按经济区域组织流通,由国营商业部门调入并批发。1954年9...
7325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元钉、铁丝等五金商品由私营百货店铺兼营。建国后,1957年前,县内五金类商品由国营公司、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私营百货店兼营。以后,随着五金交电及化工商品增多,将其从百货业内分出,由五金商店和五金交电化工公司承担购销业务,供销合作社...
7326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药材商业历史悠久。至民国37年,有国药店46家,经营品种大部分为中药材和中成药,只有少量西药。中药材多从樟树进货,部分在县内收购加工后出售。建国后,1955年,国营商店增设国药销售业。还有93家私营药店经营药业。全县各医疗机构,为方便病...
7327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肉食品由私营屠商经营,禽蛋产销直接见面。建国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肉食品市场管理。1950年,贸易公司对屠商实行归口管理,设屠宰场,并负责肉食品销售。1955年9月成立食品公司后,各乡(镇)设食品站负责供应。1962年始,对猪肉实行...
7328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肉食品由私营屠商经营,禽蛋产销直接见面。1950年,贸易公司对屠商实行归口管理,设屠宰场,并负责肉食品销售。1955年9月成立食品公司后,各乡(镇)设食品站负责供应。1962年始,对猪肉实行凭票供应。1976年销售量比1963年增...
7329
食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肉食品由私营屠商经营,禽蛋产销直接见面。1950年,贸易公司对屠商实行归口管理,设屠宰场,并负责肉食品销售。1955年9月成立食品公司后,各乡(镇)设食品站负责供应。1962年始,对猪肉实行凭票供应。1976年销售量比1963年增...
7330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由私营南杂店经营。民国30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糖烟茶专卖,供需由政府控制。民国37年,全县有161家店铺经营此类商品。建国后,1949年至1953年,糖烟酒茶购销业务由贸易公司经营。1968年至1970年3月,由食杂品站经营。1970年...
7331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民国时期,糕点、粉丝、水产品、海产品、豆豉及其它豆制品、木耳、香菇、黄花、各种酱醋等副食品均由私营南杂店铺经营。民国37年,经营这类商品的店铺有242家。其中,糕饼店38家、摊贩39家、渔业店4家。建国后,由贸易公司和供销部门组织货源...
7332
蔬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蔬菜供应,一向以农民自产自销,随行就市为主。为解决城镇居民“菜蓝子”问题,1989年,专门设立蔬菜经营部,并由地方财政对国营部门供应蔬菜实行价格补贴。是年,集市与国营部门经营蔬菜的数量比为4:1。
7333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化肥农药建国后,县内始有化肥、农药供应。50年代,经营品种有硫酸铵、过磷酸钙、石膏、枯饼、腐植酸铵、25%滴滴涕、666粉、土农药等,由基层供销社供应到互助组、农业合作社。60年代,肥料供应品种增多。其中氨水销量最多。70年代,随着双季稻、...
7334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县内始有化肥、农药供应。50年代,经营品种有硫酸铵、过磷酸钙、石膏、枯饼、腐植酸铵、25%滴滴涕、666粉、土农药等,由基层供销社供应到互助组、农业合作社。60年代,肥料供应品种增多。其中氨水销量最多。70年代,随着双季稻、杂交水稻...
7335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民国时期,以锄头、铁锹、铁耙、刀、斧、木犁、篾箩、土箕、斗笠、蓑衣、水车等为主要生产工具。多数由农户请工匠到家制造,少数则向铁、本、篾匠店铺购买。建国后,农具等山县生资公司及各基层供销社组织供应。50年代,仍以铁、木、篾制农具为主。7...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