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6040 条 478 / 3736
7156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5年始建南峰公社余晃排涝站,翌年建成,装机2台225马力,扬程8.71米,排涝面积0.1 2万亩。1975年后相继建成的机排站有:新兴、周溪、上坝、后湖、珠光、越光等16座,计28台3090马力;与此同时,三汊港、土塘公社建成石咀头、...
7157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河港湾曲,且断面狭窄,泄流量小。建国前,对于各流河道,未作治理,每遇山洪暴发,即泛滥成灾。建国后,对全县河港,按照大湾就势,小湾取直,疏河挖床,筑堤垒坝,宽留滩地的方法,结合平地改土,陆续进行了治理。是年1 0月治理化民公社大咀港,开挖...
7158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兴修农田水利,政府无专项岁出,多从灾荒后民政系统下拨的赈灾款或以工代赈款中解决。建国后,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民办公助”,准受益谁负担,国家给予必要的补助。大中型水利工程,国家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下拨专款,年投入款则随建设规模而定。1 9...
7159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兴修农田水利,政府无专项岁出,多从灾荒后民政系统下拨的赈灾款或以工代赈款中解决。建国后,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民办公助”,准受益谁负担,国家给予必要的补助。大中型水利工程,国家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下拨专款,年投入款则随建设规模而定。1 9...
7160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兴修农田水利,政府无专项岁出,多从灾荒后民政系统下拨的赈灾款或以工代赈款中解决。建国后,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民办公助”,准受益谁负担,国家给予必要的补助。大中型水利工程,国家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下拨专款,年投入款则随建设规模而定。1 9...
7161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兴修大批水利工程,主要依靠集体集资和群众投工。1957年以前的水利建设,以小型建设为主,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1 958年至1960年,第一次掀起水利建设高潮,集体投资、投工大量增加。遂在全县平调劳动力、资金、物资。各工地民工,除...
7162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全县水利技术力量不足,工程设计甚少,一般只有勘测报告。60年代技术千部渐增,但无专职设计人员,设计程序不正规,少数工程没有设计,就仓促开工,导致一些地区工程的布局不合理,规模不适当,耗资大而经济效益低。70年代后设计渐趋正规。198...
7163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全县水利技术力量不足,工程设计甚少,一般只有勘测报告。60年代技术千部渐增,但无专职设计人员,设计程序不正规,少数工程没有设计,就仓促开工,导致一些地区工程的布局不合理,规模不适当,耗资大而经济效益低。70年代后设计渐趋正规。198...
7164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全县大小水利工程建设,均由各级组织动员群众,组织民工,实施完成。全县中型水库、万亩圩堤及一些重点工程,由县调集民工;小(一)型水库、千亩圩堤,多由公社调集民工;其它工程,一般由大队或受益单位调用民工。60年代前,县办工程,民工组织实行军事建...
7165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全县水利工程,均由业主管理,县乡两级没有管理机构。较大的堰坝由堰会统一管理,水塘等小型工程,均由受益村或农户自建自用自管。小(-)型水库由所在乡管理,小(二)型水库由所在村委会管理。塘堰由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管理。防汛期间,须听从各级防...
7166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全县水利工程,均由业主管理,县乡两级没有管理机构。较大的堰坝由堰会统一管理,水塘等小型工程,均由受益村或农户自建自用自管。建国后,工程兴建较多,分布全县各地,为了调动县乡村各级的积极性,加强工程管理,实行了分级管理体制。大港水库、张...
7167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全县水利工程均建立了管理制度,其内容虽不尽相同,中心都是围绕管好I:程用好水,减少水利纠纷,提高水利工程效益。防汛期间,须听从各级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抗旱期间,服从各级管理单位的用水调度。各中型和小(一)型水库,设灌区代表会,每年召开一次,...
7168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抗旱能力差,旱涝保收面积甚少,至1949年底全县灌溉面积只有3. 0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 5%。建国后,水利建设蓬勃发展,全县形成了以蓄水工程为主,提水工程为辅的灌溉体系,初步控制了一般旱灾的威胁,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7169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抗旱能力差,旱涝保收面积甚少,至1949年底全县灌溉面积只有3. 0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 5%。建国后,水利建设蓬勃发展,全县形成了以蓄水工程为主,提水工程为辅的灌溉体系,初步控制了一般旱灾的威胁,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7170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全县由于圩堤工程的发展,加上水库的兴建及河港治理,大大增强了防洪、蓄洪、行洪能力,减少了洪水灾害,有效地保护了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 989年止,全县防洪保护耕地面积达17. 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1.1%,其中圩堤保护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