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6040 条 471 / 3736
7051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生产资料供应 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水产品实行派购期间,计划物资包括木材、毛竹、桐油、帆布、棉布、苎麻等,按生产任务核定,指标到船到户。其它非计划供应的渔用品,包括尼龙丝、麻线、网具、钩具以及渔具部件,均由水产供销部门组织货源,设点供给。...
7052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牛都昌地方牛种为本地黄牛和滨湖水牛。但体型不大,成年黄母牛平均体重209公斤,体高102.44厘米,体长124厘米,胸围142. 33厘米,管围1/1. 33厘米。特征为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实,肌肉丰满。成年体尺、体重以阉牛最大。阉牛平均体...
7053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牛都昌地方牛种为本地黄牛和滨湖水牛。但体型不大,成年黄母牛平均体重209公斤,体高102.44厘米,体长124厘米,胸围142. 33厘米,管围1/1. 33厘米。特征为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实,肌肉丰满。成年体尺、体重以阉牛最大。阉牛平均体...
7054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牛都昌地方牛种为本地黄牛和滨湖水牛。特征为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实,肌肉丰满。成年体尺、体重以阉牛最大。阉牛平均体重509. 39公斤,体高130. 76厘米,体长160.7厘米,胸围203. 21厘米;成年公牛体重为464. 54公斤,体高...
7055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鸡都昌鸡为地方小麻鸡种。具有早熟、觅食力强、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的特点,其肉质细嫩,食味佳。但个体小,公鸡只有1.5公斤左右,母鸡1公斤左右,年产蛋80-150枚。鸭无地方品种,多为引进的安徽麻鸭和北京鸭,以多宝、左里、新妙、汪墩、春桥、大港、...
7056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都昌养猪有历史习惯,成为农户家庭经济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前少统计资料。1949年,全县饲养生猪63826头,年末存栏61100头,户均0.91头,人均0.18头。从50年代起,人民政府把发展养猪业列为发展商品农业的一大产业,并对生猪收购实...
7057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猪都昌养猪有历史习惯,成为农户家庭经济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前少统计资料。1949年,全县饲养生猪63826头,年末存栏61100头,户均0.91头,人均0.18头。导致生猪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3年生猪饲养量徘徊在16万头左右,至1 961...
7058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都昌养猪有历史习惯,成为农户家庭经济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前少统计资料。1949年,全县饲养生猪63826头,年末存栏61100头,户均0.91头,人均0.18头。从50年代起,人民政府把发展养猪业列为发展商品农业的一大产业,并对生猪收购实...
7059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县人民政府颁发了保护耕牛的具体办法,严禁屠宰耕牛,表彰养牛模范,发动群众选种选配。在农业社集体分配时,每年都保证留足耕牛饲料粮,国家还长期发放耕牛贷款和耕牛保险,支持发展养牛业。进入80年代后期,饲养牛的专业户即有50户,养牛15...
7060
家禽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养禽历来是县内农户的家庭副业。1949年末存笼30万羽。50年代始,实行农民户养同国营、集体农场集中养并举,且对专业户以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扶持,较好地促进了家禽饲养业的发展。1989年末,全县饲养家禽866500羽,其中鸡822000羽...
7061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畜牧业产值1949年末,畜牧业产值为101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4.41%。1 989年各种肉类总产量达15898吨,其中猪肉15458吨,占肉类总产量的970/;禽肉440吨,占3%。全县人均产肉26.6公斤。.牛奶产量,1987年曾达到...
7062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饲养方法都昌畜禽饲养的传统习惯是:“牛牵养、猪圈养、鸡散养,牛猪鸡皆有栏(窝)”。牛以草食放牧为主,春、夏、秋3季,湖洲、草地、山丘、田塍、路边皆是牧场,以牵牧为主。冬季青料枯萎,则以舍饲圈养为主,平时喂以稻草,严寒冰冻时,适量补喂以米糠、...
7063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都昌境内饲草饲料资源较为丰富,天然草场较广,农作物秸秆多,又有大量农产品的付产品,为发展畜牧业提供有利条件。据各类草场测产计算,全县草场的总载畜量为48991个牛单位,其中以湖滨草甸类草场载畜能力最大,即达26107头,占总载畜量的53. ...
7064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牛自由交配繁殖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沿湖地区,放牧成群,几乎尽是。据调查,都昌幼公牛在1.5岁时即显示性欲,一般2—2.5岁性成熟,3岁左右可配种。俗称:“两岁有性,对齿有用”,5-9岁为繁殖盛期。性周期为24-28天,一般幼母牛与老母牛的时...
7065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由交配繁殖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沿湖地区,放牧成群,几乎尽是。据调查,都昌幼公牛在1.5岁时即显示性欲,一般2—2.5岁性成熟,3岁左右可配种。俗称:“两岁有性,对齿有用”,5-9岁为繁殖盛期。性周期为24-28天,一般幼母牛与老母牛的时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