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6040 条 401 / 3736
6001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栽桑养蚕历来是修水特色产业。宋张商英《黄龙崇恩禅院记》载其时修水“桑阴阴而披野”,清光绪时坊间有“绢H{义宁州”之说。1988年将茶桑产业列为县域经济“五大系列”开发。1989年省政府将修水列为蚕桑工程基地县。1991年成立县蚕桑局,专门管...
6002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桑园
6003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0年起在河滩栽桑为主的基础上,开始利用部分好田好地栽桑,建设桑园基地。1991 - 1994年进入桑园发展高峰期,栽桑养蚕农户遍及所有乡镇,桑园面积增加到5590公顷,较1978年的120公顷增加45倍。有60公顷以上的乡镇24个、2...
6004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全县210个社队蚕桑场的桑园分别承包给2259户专业户,由农户自主经营。1985年后,在全县推行“合理施肥、合理疏芽、合理采叶、合理剪梢、及时除草、及时排灌、及时伐条、及时整枝、及时防治病虫害”的桑园管理技术。...
6005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前,主要种植老品种实生桑。1956年10月首次从玉山县引进嫁接桑,1981年在赤江公社建立桑树品种园,1982年培育嫁接桑苗250万株。1987年开始杂交桑苗的培育与试种。2002年,县蚕桑局与浙江省桐乡市中鑫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
6006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蚕种
6007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传统养蚕使用自交纯种,生命力弱、病多、茧小、丝少、丝质差。1956年5月,省农业厅赠送一代杂交春种20张,在征村乡试养获得成功。经过3年的示范推广,到1959年基本淘汰土种,全部推广一代杂交种。杂交种生命力强、病少、茧大、丝多、丝质好,产茧...
6008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2年,于义宁镇湘竹村建立修水县蚕种场,开始自主繁育一代杂交种。全场职工32人,其中技术人员20人,年制种能力10万张。1992年制种2.8万张,产值33.6万元,蚕种质量在全省检查评比中名列前茅。原蚕区农户当年饲养原种2073克,收入...
6009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以前,农民养蚕使用自留土蚕种。1956年后,逐步实行“省级管理,计划生产,合同订购,统一供应”的供应管理办法,由省蚕种供应站统一管理,自制种亦纳入全省生产供应计划。修水县蚕种供应站根据生产计划与省蚕种供应站签订购种合同,负责全县蚕...
6010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桑蚕养殖
6011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9年,养蚕次数由传统的一季春蚕增加到春、夏、中秋三季蚕。1989年改养春、夏、早秋、中秋、晚秋5季蚕。20世纪90年代中期,鉴于夏茧和早秋茧的茧质较差,且早秋气温高,蚕易发病难养,减少夏蚕比例,不养早秋蚕,改为年养春、夏、中秋、晚秋4...
6012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养蚕设施
6013
蚕室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20世纪80年代,有30个社办蚕桑场和180个队办蚕桑场,陆续建有蚕室107栋24470平方米,其中大蚕室46栋12760平方米,分布在25个乡镇;小蚕室61栋11710平方米,分布在33个乡镇。新建蚕室均为砖木结构,标准统一,小蚕室建有地...
6014
蚕具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蚕具主要有蚕架、蚕匾、给桑架、采桑篓、切桑板、蚕网、喷雾器、窄调器等。20世纪80年代农户普遍利用薯栅养蚕,1990年推广“小蚕片叶立体育”,收到省工、省叶、增产、增收的效果。其他小型用具有切桑刀、桑剪、贮桑缸、火盆、干湿计、喷粉器、蚕筷、...
6015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桑蚕饲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