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6040 条 373 / 3736
5581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水土保持
5582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方向等因素,将全县水土保持划分为三个类型区,并根据各区特点制订水土保持规划。一类区为中低山无明显流失或轻度流失区,有东港、程坊、复原、黄沙、黄港、上奉、何市、大椿、溪口、港口...
5583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治理措施
5584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国家财政部、水利部验收后,于2001年将该项目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2000年,修水列入第六期国家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县,2001年又被列入“长治工程”大示范区建设县。在白岭、路口、古市、大桥、上衫、杭口...
5585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古岭、黄源、徐塅小流域营造水保林853公顷,经济果树林60公顷,种草167公顷。封禁治理:1986 - 1990年,在白岭、黄龙、路口、古市、水源、大桥、上衫、石坳等乡镇实施封禁治理5900公顷,在古岭、黄源、徐塅小流域实施封禁治理775...
5586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工程措施治理坡面工程:为改变林草立地生长条件,在山坡上采取挖水平沟、鱼鳞坑相结合的整地方式进行造林种草。鱼鳞坑规格长宽深均50厘米,在山坡上呈品字形布设。1986 - 1990年,以工代赈水保项目在水土流失严重区白岭、黄龙、路口、古市、水源...
5587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耕作措施治理改顺坡耕种为横坡耕种,改单一种植为间作套种,使地面常年得到覆盖,达到保土效果,称为保土耕作。间作套种主要作物有大豆+红薯、小麦+大豆、玉米+红薯等。坡耕地逐步改成等高梯地,称为坡改梯,或将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退耕还林还草。1986...
5588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6年后,以保护森林为重点,以控制采伐、森林防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营林造林为手段进行生态保护。2000年后,相继设立修河源头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修河源生态功能保护区、五梅山自然保护区、黄龙山自然保护区、程坊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
5589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6年,县水利电力局设水资源管理股,负责全县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对水功能区取水、排污点设置进行建设项日水资源论证。1997年6月成立县水政监察大队,负责查处破坏水资源违法案件。2007年累计督办取水户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36个,协助省市水利...
5590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2006年7月,江两省水利厅和江西省环保局联合编制《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水县按照区划要求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确定东津水以下河段58千米为修水源头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水质目标Ⅱ级。铜鼓县港口乡与修水交接处至宁红大桥上游100...
5591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2007年,经江西省环境保护局划定,修水县境内的白岭镇、全丰镇、路口乡、古市镇、渣津镇为修河源头保护区,包括50个村、3个社区、9个林场,保护区河流总长度51.8千米,面积628.5平方千米。保护隧设立禁采禁伐区,实施植树种草、育林、天然林...
5592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2000年5月,修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安溪水的环境状况进行视察,并提出加强县城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合理化建议。2000年10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修水县城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决定》,同时颁布《关于加强修水县城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通告》,...
5593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2003年后,修水相继设立3个自然保护区、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区内建立管理机构,县财政安排专项保护经费,由县环保局进行综合管理,林业、农业、水利、地质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履行保护职责。保护区内禁止砍伐、放牧、狩猎、捕捞、垦荒、...
5594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2003年12月设立,是修水第一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南与靖安、奉新县接壤,西南与上奉镇毗邻,西抵黄港镇柘坑村、金盆村,北临朗田河,东经114°40' - 114°55',北纬28°43'- 28°52',总面积14485公...
5595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2007年设立,为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龙山,北与白岭镇太清村为界,东与白岭镇温泉村接壤,两与湖南平江、湖北通城抵界、南抵黄龙乡中搬为界。东经113°56' -113°59',北纬29°l'-29°6'。总面积2333公顷,核心区960公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