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91 / 4053
55351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清光绪二十年(1894),鼠疫由仙游县传入湖洋锦凤,发病25例(腺鼠疫),全部死亡。后三年,鼠疫扩散至东平,城关,岵山,达埔,蓬葬、吾蜂、锦斗、玉斗等地122个村。民国期间,进行过预防注射,但局限于县城附近和部分疫区,因而未能制止传染流行。...
55352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1949年以前,永春因天花病流行而死亡的不少。牛痘苗传入后,仍未能遏止天花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全民普种牛痘。1951年发病7人,死亡1人。1952年,天花在永春绝迹。
55353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1986年1月11日,城镇镇留安村村民刘丽英(女)发病,13日住进县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但治疗未见好转。17日转福建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次请专家会诊抢救,仍无见好转。2月6日,请省卫生防疫站李贤凤会诊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经查1gG...
55354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民国21年(1932)6月,霍乱首次在仙夹发现,数日内死亡3人。民国26年至38年,霍乱在城乡多次流行,疫势猛烈,有的全家死亡,有的为霍乱死者抬棺而传染死亡,有的到疫区探亲染病死亡。新中国成立后,进行预防注射,1950年控制了霍乱。
5535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疟疾曾是永春县猖级流行的疾病。木樨花开的时候,疟疾就发作。1950年,永春疟疾发病率还达0.35%。30多年来,采取各种措施,清除传染媒介蚊t虫的孽生地,消灭幼虫和成蚊,防疫部门进行大面积抗复发治疗等工作。1986年,全县已有15个乡(镇)...
55356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混合感染型的丝虫病,曾在永春流行。一都三岭发病率最高时达43%。1956年开始采取措施防疫治病。1958年,普查20.83万人,发现微丝幼阳性者5093人,检出率2.44%,其中4100人接受治疗。1965年、1972年又...
55357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1976年普查,发现总患病率为1.65%。湖洋、吾峰、一都、横口四个公社的患病率均在30%以上,定为轻病区。1980年至1983年6月,对地方性甲状腺病人除禁忌症外,给予碘化油肌注治疗,获得一定疗效。
55358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1983年普查,挑东大队的土a和华岩大队的真武殿因社员饮用含氟泉水中毒被定为病区。1986年底,这两个大队完成水改工程。
55359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参桂养牌散 又称养脾散,是清道光年间达埔岩峰李和元祖传秘制药散。该药散由党参、肉桂、砂仁、莲子、丁香等几十种中药合理配伍,经独特工艺制成。药性平和,气味芳香酵正,功能健牌和胃、燥湿利水、消积理气,可用于脾胃虚寒、水土不适等症,小儿积滞内停...
55360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灵应茶饼 由方诗德根据其祖传秘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30年代研制定型,主洽中署、感冒、痧症、痢疾初起、呕吐,腹泻、腹旅诸症。夏秋季节可以代茶常服,能祛署热,助消化,药品久藏而疗效弥佳。民国期间由商标局办理“肖像商标”予以注册。新中国成立后,...
55361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风柜斗草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可迅速消除肝区疼痛,较快地使临床症状好转、肿大的肝脏回缩及改善肝功能。服法:干品5克水煎服,每日2次,鲜品用量酌增。本方来源于永春岵山文溪。该村部分群众移居长泰后,本方也流传到长泰等地。
55362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红琼菇治疗菌痢,止痛正血作用快,且对奸、肾功能没有影响。本方经晋江地区第一医院临床验证100余例,证实疗效好。服法:干品2克水煎服,或0.1%糖浆15毫升口服,每日3次。本方来源于曲斗含村。
55363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山麻黄(女金丹)治疗耄性肾炎,疗效颇佳。服法:叶或根茎(干品)15克加酒煎服。本方来源于东山县。
55364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百子芋茎泊疔急性病毒性肝炎,疗效可推,解热止呕效果尤佳,连服20多天肝功能可恢复正常。本晶似有抗过敏作用,故亦可用治荨麻疹。服法:干品10—15克水煎服。本方来源于锦斗和玉斗。
5536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山藿香(皱面风)治疗传染性结膜炎(红眼或爆发火眼)。服法:鲜品30克或干晶15克水煎服,亦可作预防用,还可治疗流感。本方来源于蛄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