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89 / 4053
55321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2年开始经营硫酸酸铵,1954年开始经营过磷酸钙,以后陆续经营尿素、氯化铵,硝酸铵,石灰氮,碳酸氢铵,氯化钾、硫酸钾、钙镁磷、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重过磷酸钙、钼酸铵、复合肥等。1956年凭票计划供应,1961年实行奖售换购政策,198...
55322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3年开始经营杂骨,1962年试用脱胶骨粉,1965年建骨粉厂,1979年以来供应48160担。
55323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3年试销666粉5担。1956年,先后购进农药60多个品种,较主要的25个,杀虫剂、敌敌畏、敌百虫,乐果、1605、杀虫双、叶蝉数、甲肢磷等,杀菌荆:克瘟散,甲基托布津,井岗霉素、多菌灵等,杀蝻荆.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戍菊脂等。此...
55324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1956年开始以“漳州芦柑”出口600担,1975年增加到4691担,1979年达到20196担。近年又以闽南芦柑、永春芦柑出口,1987年为22660担,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章大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5532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乌龙茶是本县出口的拳头产品,品种有水仙、佛手、铁观音、色种、黄旦等。20世纪50年代以前,佛手、铁观音、水仙茶已销往马来亚、新加坡,泰国、印尼、香港等地。1954年开始批量外销,1959年到562担,1968年超千担,1975年达到5621...
55326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又名乌醋,从1956年开始,年年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出。1985年选送北京参加亚洲第四届太平洋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1987年出口116吨,近年又增加生产永春蒜茸醋,出口马来西亚和法国。
55327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饲养长毛兔,剪毛出口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外销起伏变化较大。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饲养户就大量饲养;需求量小,兔毛积压,价格下跌,饲养户就大量售杀。1987年计划收购3.5吨,实际只收购1.58吨。
55328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又名篾香或卫生香,厉来从泉洲港出口。近年来,达埔汉口村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改进配方,改变陈旧装璜,增添花色品种.提高出口竞争活力。1987年出口38016箱,金额240多万元。
55329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永春中药材出口在全省名列前茅。玫瑰茄原产非洲,1966年引进试种成功。1980年,全县各社队普遍种植。1987年收购出口1205担。养脾散系达埔岩峰村李和元祖传名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过去均系李和元堂独制,出口量较少。新中国成立后,由县...
55330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铜钱。平板,圆形,方孔。流通1300多年,至民国14年停止使用。有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皇宋通宝、元丰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以及日本的宽永通宝和越南的景盛通宝等40多种。清咸丰三年(1853),兵饷告急,本县铸铁钱,属漳州钱局管辖。清代所铸...
55331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铜元。平板,圆形,亦称铜板、铜镭。清代铜元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后有蟠龙纹。一枚的面额有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等几种。铜元1文换制钱14文。民国十文的铜元与光绪元宝面额1文的铜钱等值。280—350个十文的铜元换银元1元‘增减视市场辅币供...
55332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两。有银锭,银饼两种。小元宝状如马蹄,重十两,小锭似馒头,重三五两,一两以下碎银,作为辅币。清同治年间,银两渐为银元所取代。民国22年,制定以银为本位的银本位制,废止银两。
55333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元。或称番银,洋银,大洋。明末清初开始,从海外流入,有吕宋佛头银元、墨西哥鹰银、香港银元、新加坡银元、日本龙洋、美国银元等。光绪十五年(1889)有光绪元宝,有蟠龙图案,称“龙银”,每枚重七钱二分。民国元年(1912)和3年,有孙中山半身...
55334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角。银角属辅币,有两角和壹角两种,亦称大盾和小盾,清光绪十六年(1890)铸造。银元与辅币的兑价,按市场供求情况而定,一般50枚铜元换1个大盾,25枚换1个小盾,一枚银元换6个大盾,12个小盾。
5533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区域
守望楼 也称枪楼、炮楼。一般为农村民间建筑,地点都在地势较高处,用以防盗、防匪。夜间轮值守望,遇有盗匪,敲击钟锣,村民闻声可推备防卫,“现大多已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