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76 / 4053
55126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旱作区的居民以甘薯为主食,水田区则以大米、甘薯相配搭,沿海渔村则甘薯搭配鱼虾。主食以外,配菜一般为豆鼓、酱菜瓜、咸芥菜、萝卜干或鱼杂水产品。逢节日、祀日,大宴宾客极为普遍,既是招待客人,也是改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5512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一带传统民宅多为“皇宫式”大厝。“皇宫式”大厝具有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对称等特点。大厝第一道是墀头大门,门位凹入,门上多嵌以绿辉岩雕刻业主姓氏郡望匾额,并装饰“伍员目”。大门要逢大事才启开,平时均由两侧边门进出。入门处下厅左右...
55128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滨海一带,自古“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内陆庶民,历来步行,唯婚娶,新娘才坐花轿。1928年,第一条公路泉安公路开通,始有汽车运行,但交通仍不方便。改革开放以后,全市各镇村村以水泥路互通,平均不上10入一部汽车,不少人有私家汽车,摩托车进...
55129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男女婚嫁习俗大抵承续古风,颇为繁琐。 议婚,俗称说媒。初定缔亲意向。 送庚帖,俗称“提生日”。即由媒人或介绍人将女方的生辰年月用天干地支“八字”写于红纸上送到男家,压置于厅堂神龛香炉底下,3天之后,若男家平安无事,碗碟无损,视为“三...
55130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有关生育的风俗不少,当孩子出生时,男家要向女方的娘家“报生”,娘家则要送鸡、蛋、线面为贺;生女时,一般只送鸡蛋。产妇房间,俗称“月内房”,外人一般不能进入,否则可能触“霉头”。 婴儿出生后,第三日、第七日、第十四日要供敬“床母”、“七...
55131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寿庆,就是做生日。民间风俗,孩子16周岁,生日大庆一番。50岁以后大庆,谓之做大生日。做大生日一般逢“10”才做,如60岁、70岁、80岁、90岁等等。又由于迷信说法,一般做“9”不做“10”,即59、69、79、89等等。这不但是闽南话“...
5513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建宅,民间称为“起大厝”、“建业”。 晋江风俗,建宅首先要请山家(风水先生)选地择向,一般民宅忌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大都采用兼字,如坐东北向西南,以“艮坤丑未”为宜。乡村建宅一般依山势,谓之顺灵脉。地点方位确定,还要根据岁次的“年利”,是...
5513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俗规凡50岁或做“公辈”病危临终者均要抬置厅堂,男左女右,卧于4块床板简易搭成的床铺上,称为“寿终正寝”,俗称“上厅边”。死者将断气时,亲眷要边哭边为其更上“寿衣”,俗称“换张老衣裳”。寿衣服饰仿清制,内外7层。如断气后才更衣著,俗有“...
55134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春节现在一般泛指正月初一至初九这一段时间。 初一凌晨,一家大小纷纷起床,先盥洗手脸,更换新衣,然后,在厅堂设案,摆上供品,燃香点烛,敬拜“天公”,燃放鞭炮,开门迎春纳祥。初一早餐,合家吃线面,祈冀新年增添福寿。亲友之间互相走访,拜年贺...
55135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晋江依古例称上元节。民间有吃“元宵圆”和“闹花灯”等风俗。 “元宵圆”的制作,其法是先将馅捏成小球状,沾湿放置在盛有干糯米粉的盘中,反复数次滚转而成。其馅以炒熟的花生仁去膜捣末,加上糖、芝麻,拌以蜜冬瓜及少许金桔泥精制...
55136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24节气中的清明,民俗为清明节,家家户户要吃“润饼菜”、“清明粿”和敬祭祖先。“润饼菜”制法别具一格,用加水的面粉作团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卷包胡萝卜丝、肉丝、乳豆、蚵煎、豆芽、浒苔、甜花生末、芫荽等混锅菜肴;“清明粿”即用...
5513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民间有洒雄黄酒、包粽子、赛龙舟、挂蒲艾等习俗,还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民俗: “煎■(闽南话读作dē)补天”。所谓“煎■补天”,即用小麦或其他谷物粉,或甜或咸加上其他佐料拌为糊状,置于油锅煎成圆片状食物。...
55138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称为“鬼节”、“七月半”。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敬祭祖先。旧俗中元节甚为隆重肃穆,各地须先竖旌树幡,串挂冥灯,请道士书榜告示普渡祭敬亡魂时辰,并于宫口庙前构筑高台一处,上面立有纸糊制的雄伟魁梧、狰狞可怕的“大士爷”。届时...
55139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各地有赏月、吃月饼和用炊番薯芋头敬祀祖先的习俗。晋江中秋节的民俗,自古以来,仕庶、男女、老少有异,各地也不尽相同。 民国及其以前,中秋之夜,县城的仕族学子,常藉江天月色,结伴泛舟,故有“笋江泛月”的传统活动;安海一带...
55140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冬至,俗称“冬节”。节日前夕,家家户户春米“搓丸”。米丸有红、白两色,还捏做几盘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象征兴旺吉祥,俗称做“鸡母狗仔”。有的人家还做寿龟、蒸年糕,以庆贺人寿年丰。“搓丸”手艺,尤以深沪渔村妇女名闻遐迩,粒粒似鱼目珠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