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790条
基础文献
19条
析出资源
12423条
图表
4604条
人物
20672条
机构
2740条
事件
12042条
地名
858条
专题
5133条
作品
1815条
实物
48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晋江市志(1988-...
惠安县志
晋江市志(1988-...
晋江市志(1988-...
安溪县志(1991-...
晋江市志:简本
泉州市丰泽区志
南安市志.1989-...
鯉城区志
安溪县志 下册
泉州市洛江区志
石狮市志
南安市志.1989—...
德化县志1988—2...
安溪县志
德化县志
永春縣志
德化县志.1988-...
晋江市志
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75
/
4053
55111
晋江市农作物甘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物产
明万历年间,甘薯种苗由吕宋传入后,种者日多,民国时期,已成为晋江重要粮食作物。1949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达24.74万亩,总产量3.97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多方扩大晚薯面积,提高产量。1965年总产量达7.94万吨。1981年创历史最高水平...
55112
晋江市的主要经济作物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物产
经济作物晋江的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蔬菜。花生的总产量1949年6574.5吨,1965年8341.1吨,1980年15525吨,1990年12880吨,2000年14006吨。甘蔗的总产量1949年1372.5吨,1965年3587....
55113
水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水果龙眼是晋江的主要水果,是泉州地区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市)。民国时期,种植面积7000多亩、9万多株,年产量约占全省的1/5。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龙眼栽培面积达14376亩,年产量5000吨。1980年种植面积17191亩,产...
55114
茶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晋江的茶叶在北宋时期就颇有名气,尤其是灵源山茶和紫帽山金粟洞岩茶,在南洋等地颇受欢迎。民国24年(1935)统计,晋江有茶园258亩,生产茶叶20吨,其中输出国外7.5吨。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至1969年新开茶园2600亩,大...
55115
深沪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天然良港,港域锚地宽广,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出,历史上就有200至400吨级船舶通航。1990年起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第一期工程5000吨级散杂集装箱码头,1997年投入营运。1998年9月动工建设第二期万吨级多用码头,投资1.50亿元...
55116
后山陆岛码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位于深沪半岛东南突出部,与金门一水之隔。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晋台民间小额贸易频繁,小型台轮每天到后山补给不少于20艘。促进了晋台贸易,并解决周边海域诸岛交通难的问题。1997年8月,福建省计委批准在深沪后山建造1个1000吨级的陆岛交通...
55117
围头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位于市域最南端,天然良港,与金门岛相距仅5.6海里,是省道306线的起点。1995年经省批准建万吨级对台贸易码头。1996年元月正式动工,1998年9月完成水工主体工程,并通过由省港航管理局主持验收,具备靠泊试生产条件。为福建省第一座在开敞...
55118
东石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位于安海港东南岸,距厦门港37海里,距后渚港约50海里,至香港324海里。是得天独厚的避风港。古代东石港为安海港的外港,是出入安海港船舶的寄泊地。民国22年(1933)建造第一座客货码头,27年码头被日机炸毁,36年重建,1964年扩建。1...
55119
安海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位于围头湾内西北方,扼晋江水陆交通要冲。海路距后渚港51海里,距厦门38海里,距香港325海里,距台湾高雄207海里,是古代著名对外交通贸易港口。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港口与航道通航条件不断变化,航运能力每况愈下。东石码头建成后,199...
55120
晋江市掌中木偶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晋江的掌中木偶戏,俗称“布袋戏”,盛行于清乾嘉年间。道光年间,晋江各地有多个职业性布袋戏班,其中东石潘径的金永成班最负盛名,其创始人为李克茶,故称“李家班”。30年代,“李家班”第三代传人李荣宗集几代人之大成,盛极一时。至1953年,成立“...
55121
晋江市提线木偶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提线木偶戏俗称“嘉礼”。1958年成立了“晋江县实验木偶戏剧团”,1980年,大部分人员并入掌中木偶剧团。剧目有传统的,如《目连救母》、《说岳》、《水浒》、《白蛇传》、《木兰从军》;有现代的,如《草原英雄小姐妹》、《智取威虎山》等。
55122
晋江市高甲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高甲戏是晋江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末清初,清末始称高甲戏。高甲戏原系以表演武打戏为主的宋江戏发展而来,有生、旦、丑、北、杂几种行当,其音乐以南音为基本唱腔,兼傀儡调和民间小调。20年代以后,全县有40多个戏班,较著名的是福庆成、新秀春、...
55123
晋江市梨园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南宋时期,在乐曲、歌舞、戏弄和外来戏的基础上,衍成以泉州声腔表演的剧种——梨园戏。这种戏把唐代的“梨园”沿用在戏文上,故称“梨园戏”。梨园戏师承严谨、口传心授,至今保留不少独特的剧目以及完整的音乐、曲牌和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程式。梨园戏分大梨...
55124
晋江市打城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晋江的打城戏,源自于道家作醮戏弄,起始何时,现尚难考。其所演内容,大都为《目连救母》之类;所用音乐,大都为道家音乐或民间小调。目前晋江已无此剧种。
55125
晋江市穿戴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也经历了仕宦“品服荣身悉遵定制”,与平民百姓“冠裳之饰,而贵贱无淆”的过程。清末,平民百姓以粗布对襟衣服及镶边大裾衫、纳底布鞋、木屐、草鞋为主,仕宦缙绅及殷富阶层则穿弓鞋、珠拖,长衫马褂,并冠以瓜皮、毡仔帽。民国以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