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790条
基础文献
19条
析出资源
12423条
图表
4604条
人物
20672条
机构
2740条
事件
12042条
地名
858条
专题
5133条
作品
1815条
实物
48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石狮市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安溪县志 下册
鯉城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安溪县志(1991-...
晋江市志:简本
惠安县志
晋江市志(1988-...
南安市志.1989-...
晋江市志(1988-...
德化县志.1988-...
晋江市志
永春縣志
晋江市志(1988-...
德化县志
安溪县志
德化县志1988—2...
南安市志.1989—...
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70
/
4053
55036
德化县探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亲友患病应去探问、安慰,带些病人所能吃的东西。探病时问多在白天。
55037
德化县洗尘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亲友远客(一般指侨客等)归来,为其洗尘,俗称“脱草鞋”。在城关,直接办酒席请客;有的将筵席挑到他们家去宴请。在农村,只有赠送猪脚或鸡、鸭、线而、蛋,客人则以外来物品或纸币酬答。
55038
德化县送嫁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亲族、亲戚和挚友女儿出嫁,以布料、糖果赠送;主人以喜糖、饼干、香烟、猪肉等酬谢(各地回礼不一)。
55039
德化县敬天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每年正月初九日夭诞节(也叫“玉皇诞”,俗叫“天公生”),家家备丰盛食物,有的还屠宰猪羊为“天公”做生日;平时人病重或灾难临头便向天许愿(饲“天公猪”),以求解厄,事后宰猪叩谢。 葛坑乡吉山一带,体弱多病的小孩,拜“日”为于爹,于太阳...
55040
德化县敬土地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过年和二月初二日(俗叫“土地生日”),家家备裸菜鸡兔祀本宅“土地”神,祈求人畜平安。至20世纪80年代,在城镇此俗渐废。
55041
德化县救护日月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代,在日月亏蚀前,县衙接到朝廷钦天监公文,即通知僧道,于日月临亏蚀时举行“救护日月”仪式,知县和县衙内众官均参加。初亏时,知县上香、跪拜、击鼓三声,各官一同跪拜,众鼓齐鸣,反复多次,至复原为止。 民国前期,农村人家逢日、月蚀,即擂鼓救护...
55042
德化县山川雷电风雨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清时代,设有社稷坛、先农坛、山川坛,“致祭社稷、先农、山川、风云雷雨之神。”(乾隆本《德化县志》)。社稷坛和山川坛每年春秋二祭。如逢干旱,农作物受灾,便在城隍庙设龙王神坛,“官民朝夕拜祷”,并由道士同往溪潭边祈求普降甘霖,拯救苍生。此俗至...
55043
德化县友好相助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自古以来,农村每有婚丧喜庆事,近邻、戚友都能主动相助。乡村人家每遇盖房屋,同村人和亲戚即前往帮工,如运载土木石叫“赞工”,每户至少3天,房主仅给腊食、点心。到完工或未完工迁居后,房主设宴“犒工”。 凡捆丧葬事,几乎自始至终皆由亲族代办。死...
55044
德化县户外谷仓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期间,水口乡久住村每户谷仓建在户外,谷物从不失窃;农具放在房屋外面也不丢失。该村民约规定,各户户主每年要按规定日子到佛庵在佛前立誓,表白行为端正,如犯盗窃,愿受佛责罚。对犯盗窃的,当场打大板,决不宽恕.这种利用人们迷信思想的神道设教方法...
55045
德化县节日扫尘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大扫除,叫“扫尘”。每户此日或至除夕前将屋内外(包括门窗、墙壁、一切家用器物以及沟渠)洗扫干净。此俗流传至今。
55046
德化县勘学风气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宋政和(1111~1118年)以后,德化知识界读书风气浓厚;明隆庆万历间(1567~1620年),考中秀才、举人的渐多。明末赖垓在中进士前,择居九仙山专心勤苦攻读。清代穷乡僻壤樵牧儿童都喜读书识字。民国期间初中学生多半勤学进取,毕业后,小部...
55047
德化县尊老爱幼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德化人民自古以来有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0世纪80年代,浔中乡丁墘村李玉担的婆婆(孙信多岁,双目失明,玉担对她长期耐心照料,毫无怨言。老人食足衣暖住舒,心欢体健,人皆赞玉担好媳妇。汤头乡汤头村苏来,一向尊敬公公,平时还教育子女敬重老人。苏来...
55048
德化县拾金不昧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1962年11月,赤水乡戴云村农民陈永合(时年50岁),路过猛虎村谢公桥时拾到人民币四千元,便在原地等候失主,等了几小时,当面将拾到的款如数点交国宝粮站失主。 1984年,县实验小学学生连佳蕾拾到人民币五百元存款单交还失主。
55049
德化县主动退款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1983年4月22日,春美公社双翰大队第六生产队苏世湖等4位社员运载5头生猪到城关食品站出售,该站出纳员不慎多付人民币一千元。苏世湖主动将此款送还食品站。
55050
德化县舍己救人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德化县实验小学教师胡琼琪,1958年10月7日下午带领学生到塔尖山下挖土修筑炼铁土炉,学生罗再旺不慎落水,胡老师顾不得自己不会游泳,毅然下水抢救,他几次把罗再旺托到水库边,因壁滑无法攀上,又沉入水中。不久,罗再旺被岸上学生用扁担拉救上岸,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