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790条
基础文献
19条
析出资源
12423条
图表
4604条
人物
20672条
机构
2740条
事件
12042条
地名
858条
专题
5133条
作品
1815条
实物
48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泉州市丰泽区志
德化县志.1988-...
晋江市志
永春縣志
晋江市志(1988-...
晋江市志(1988-...
南安市志.1989-...
南安市志.1989—...
德化县志1988—2...
安溪县志
德化县志
鯉城区志
安溪县志 下册
泉州市洛江区志
石狮市志
惠安县志
晋江市志(1988-...
安溪县志(1991-...
晋江市志:简本
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68
/
4053
55006
德化县清明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时期,赤水、美湖等乡于此日扫墓,对未筑成的“灶仔墓”(也叫“凿仔墓”),仅劈除杂草而不祭祀。1951年起,年年祭烈士墓,到60年代间,曾一度中断。1979年以后,县或部分乡村仍组织干部、职工和师生祭扫当地烈士墓,悼念革命烈士。
55007
德化县四月八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四月初八日) 民国时期以前,妄信此日吃饼不会掉牙齿,此日僧尼挨家“洗佛”为名,挨家募化。有的人家煮“青精饭”供佛,并馈赠亲友。耕牛此日歇息,不能使役。
55008
德化县端阳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日)俗称“五月节”,又称端午节、端五节。 家家做糯米棕(角黍)。中午吃粽子、春饼等。人家门上皆插菖蒲、青艾祛邪;室内喷洒雄黄酒消毒除污,以灭蚊蝇虫蛇。农村有些年轻人,尤其是姑娘少妇吃红杨梅、白荞葱,俗以为能红唇皓齿。小孩佩带...
55009
德化县中元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月半” 旧时,外出的人不论远近都回家过节,以示不忘祖。农村各族姓从七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定日的隆重祭祖活动。人家过节则以十五日或十四日居多。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祭祖习俗已废;近年来又因仍旧习,但已逐渐简化。
55010
德化县中秋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日) 此日,农民挖芋、宰牛,聚餐度节(水口、赤水、美湖等乡)。赤水、上涌、葛坑、桂阳等乡还有祭墓习俗。当晚有人“听香”。旧时,有的文人则于月下赋诗吟哦,近年来,城关人家吃月饼、赏月,象征家庭团圆。县、乡文化馆、站和学校有时举...
55011
德化县重阳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九月初九日) 旧俗有人游山,有登高避灾意。民间对此节日已渐淡忘。近几年来,中小学曾于此日组织师生秋游登山。1988年6月,省定此日为敬老日,县离退休协会每年组织会员举行登山、吟诗和奏南音等活动。
55012
德化县立冬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叫“交冬”这时稻谷大都登场,农民欢庆,家家做甜糍供奉“土地”神;还杀鸡鸭、备佳肴“补冬”,城镇亦然。
55013
德化县冬至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也称冬节,冬节到来,家家为祖先和已故亲人祭扫坟墓。墓上压几叠纸,周围撤“纸钱”。祭扫时间各地不同。1949年10月以后至60年代初期,人民政府破除封建迷信,大都不祭墓。此后恢复祭墓活动;不数年,又有反复。城关和部分乡村做甜糍或汤圆过节。
55014
德化县除夕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十二月廿九或卅日)俗称“过年”事先,家家忙备年料;城关和乡村部分人家贴春联、年画迎新。中午祀同房派祖先与已故亲人,下午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祖父母、父母给小孩“压岁”钱。晚上盛宴欢聚,外出的人大都回家团圆,吃“团年饭”。旧时过年,富家酒...
55015
德化县订婚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订婚前,男方央媒向女方说亲,媒人回报男方,有意即议聘礼,并由媒人间名、定聘,订婚青年双方互不见面。民国期间,少数知识分子自由恋爱,定下婚约,交换信物(手帕与金戒指),在报上登订婚启事。新中国建立初期,有的不办订婚手续。到70年代后期以...
55016
德化县迎娶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事前“送日头”(叫请期),女方在十天内无异议,男方即如期迎娶(叫亲迎)。前一天(或几天),男方备齐聘金、礼品(猪腿、米粉、蓼花、糖品等等,各地不尽相同,数量事先商定),并具备婚书、名帖、物帖挑送至女家(担数为双)。女方收礼要留底,其中猪腿留...
55017
德化县闹房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村人家新婚夜不论男女老少均可闹房。有的闹第一夜(如高阳、水口、祥光);有的第二夜起始闹房,甚至连续闹至第七夜(如英山、雷峰、石室、挂阳)。闹房前,先要鸣炮,还要送薄礼·有的地方带灯一对入房(回来时由主人送还),在新婚夫妇和众人前说“四句”...
55018
德化县送花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也叫“换花”)新婚3~7天内(城关为3天),女方“送花”到男方,送七朵会结籽的鲜花(如芥菜花、茄子花),意为能生子女传承宗支;还送面包和一壶猪心、肉(掺菜)等物品,由新娘的弟侄或兄挑去,新郎家设午宴招待。新郎于午宴后随新娘到岳家,当晚岳家...
55019
德化县续娶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男方失偶或离婚后,续婚时,一般只迎娶新妇入门不宴客,有的则简宴招待亲朋;如系娶姑娘,婚礼隆重如同新婚。
55020
德化县改嫁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清时代,寡妇一般不改嫁,而在家守节,以抚育儿女成长;但如无子可依,要在丈夫死后周年以上,经翁姑或夫伯叔同意,媒人介绍,始可改嫁。婚事议妥后,男方付出身价钱由媒人带到亡夫家,并约定日期结婚。出门时只能从后门出,走过一段路才上轿至男家。中华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