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790条
基础文献
19条
析出资源
12423条
图表
4604条
人物
20672条
机构
2740条
事件
12042条
地名
858条
专题
5133条
作品
1815条
实物
48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南安市志.1989—...
石狮市志
鯉城区志
安溪县志 下册
泉州市洛江区志
安溪县志(1991-...
晋江市志:简本
泉州市丰泽区志
惠安县志
晋江市志(1988-...
晋江市志
永春縣志
德化县志.1988-...
晋江市志(1988-...
晋江市志(1988-...
南安市志.1989-...
德化县志1988—2...
安溪县志
德化县志
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67
/
4053
54991
德化县冠戴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末至民国初年,男子大多戴帽,女子一般不戴帽。男孩戴帽箍,成年男子戴线帽或羊毛帽、缎帽,少数老人戴布风帽或猴帽。民国后期,线帽、羊毛帽仍普遍,少数戴风雪帽,官吏、教师等有戴礼帽的;初中学生戴“童子军帽”(船形或平边),高中学生戴“鸭舌帽”。...
54992
德化县鞋式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末至民国期间,男女多数穿土制平底布鞋,少数穿万里鞋、球鞋、青胶底运动鞋;雨天,男子多穿厚底木屐(布面),少数穿雨鞋。缠足妇女穿绣花尖头布鞋,上配以短小“色裤”。男子远行或长途肩挑多穿草鞋。20世纪50年代,木屐改为薄底,上系一橡胶带或皮带...
54993
德化县饰品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末至民国时期,少数妇女戴戒指、手镯和各式耳环、耳坠作装饰品。20世纪40年代,少数男子也戴金戒指。1950年以后,妇女戴饰品的较少。1980年以来,受外来风气影响,又兴戴戒指(男女都有)风气,妇女挂耳环或耳坠和金项链的也渐多。
54994
德化县男子发型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代,男孩留“囟门撮”,也叫“留桃”、“鸡舌”。成人蓄辫。青年为了美观,还用别人长发来续长辫子,有的还扎上黑绒线。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政府号召剪辫,一部分人不愿剃去,被强行剪除。此后,官僚官家子弟、文人留偏分短发(即三七分“文发”),青年学...
54995
德化县女子发型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代,姑娘前额留“刘海”,脑后梳单辫,出嫁时即梳“圆头”,加上网套;中老年妇女也梳“圆头”,有的绾起长柱形的“翘头”。民国20年(1931年)前后,姑娘仍留单辫,后来改留不及肩的短发,直至1983年对外开放。近数年来,年轻妇女发型,已有“马...
54996
德化县民食习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德化人习惯一天三餐,早晨一般吃稀饭,有的一干两稀或两干一稀,有的三餐稀饭,视家庭粮食、经济情况与需要而定{农民在农忙季节或建房屋时每天加一至二次点心。
54997
德化县木工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木匠师傅当主入决定建屋架数后开始制“尺杆”时,主人赠送“红包”(钞票)。当天晚上,舂糍、杀鸡宴请师傅。木匠师傅雕栋梁时,主人又送师傅“红包”;制成后,梁的下方中央贴上红纸书写大字“太阳拱照”或其他字样,左右分别贴上祝愿吉利字样,然后挂...
54998
德化县泥水工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俗,盖新屋时,泥水师傅以堪舆者定筹立向为准绳,在厅堂中安装前后“合砖”,主人给师傅送“红包”,当晚设宴款待师傅。如果新屋筑墙,开工及收尖峰(也叫“收归尾”)时,主人也都给师傅送“红包”。
54999
德化县理发业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期间,县城理发店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至次年正月十五元宵,工价比平时高,元宵过后照旧日。 理发行业师徒之间习用暗语,如钱叫“坑口”,1分为“1寸”。1角为“1尺”,1元为“1丈”;快些叫“见”,慢些叫“拖”。 旧时,理发师不慎...
55000
德化县载人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载新娘车贴“囍”字,挂大红花;车载或抬死者过街或经人家屋门前时都放鞭炮。
55001
德化县修路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个自然村落每年秋收前农闲八九月间,修整本村范围内的所有道路,清除杂草,平整路面,大多一夭修完。此俗相沿至今。旧时设有路盟,轮办当天午餐。城乡公路自通车以后,则由政府养护。
55002
德化县招收学徒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20世纪30年代,初收进店的学徒,每月工资仅3元(银元),理发费0.2元,洗衣费由店主负责,伙食与店主同,外出采购旅差费实报实销。工资于农历每月十六日发放。学徒入店一年,如被留用,工资将逐年增加。
55003
德化县做“牙”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合股商店,逢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日做“牙”,店东(“头家”)仅备数碗菜和一些酒请店员;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店东必宴请店员(店家)、学徒、主顾等。店东如要解雇学徒和店员,要在尾牙宴前几天言明,宴后即送“红包”辞谢。1950年以后做“牙”...
55004
德化县春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叫“初一早”,从前叫“元旦”。是日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贺正”迎新年。起床后,大人小孩大多穿上节日盛装。旧时,早晨用汤圆或三茶、五酒、糖果敬天,还要给长辈叩头祝福(今已废除)。早饭前,喝甜茶,早餐多吃素,吃蒸“岁饭”、“长命菜”(芥菜或菠...
55005
德化县元宵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也称“上元”,为一年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当晚家家团聚会餐、张灯、放鞭炮,少数人家放焰火。旧时,有些地方每三五家在大路边搭起一座牌楼悬挂彩灯,十三日放灯,十六日收灯。县城民间还组织舞狮、奏乐,设供筵,迎“城隍”巡城;农村同样迎神闹元宵。有的村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