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45 / 4053
54661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鳙四系 分布在浔中、上涌、水口的山溪滨间盆地,主要为洪积和冲积砂砾岩层。
54662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华力西期石英闪长岩,分布在安村、普洋。岩体中铜、铅、锌、镍等9种元素含量较高,是铜、铅成矿的母岩。
54663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华力西~印支期二长花岗岩 以桂洋岩体为代表。分布在上田、金竹坑一带。常见有独居石、褐钇铌矿、铌钽铁矿等稀土矿物。
54664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燕山早期岩桨岩、二长花岗岩、燕云母花岗岩 分布在上涌、国宝、琼溪、阳山、盖德。相关的矿产有铁、锰、高岭土和多金属矿。
54665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燕山晚期辉长岩、闪长岩、钾长花岗岩 分布在蟠龙、白潭、湖仔顶、艘碧、盖德。有关的矿产有石材、高岭土等。
54666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白垩纪兜岭火岩系石英斑岩 分布于戴云山一带。斑晶颗粒显明。
54667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扬子和加里东构造层 构成戴云山隆起基底,一系列北东东一北东向褶皱,同时伴随着东西向断裂带,是德化县早期构造运动产物。
54668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华力西~印支构造层 在戴云山隆起的基底上发育次一级的隆起和拗陷,沉积了晚古生代的碳酸岩建造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而后发生强烈褶皱,形成一系北东向褶皱同时伴随北东断裂带。
54669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燕山构造层 中生代中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引起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伴随着北北东向的断裂带出现,形成了雄伟的戴云山脉;如上春洋至汤头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了本县主要山脉的走向。
54670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喜马拉雅山构造层 本县境内被断裂切割的断块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缓慢上升。经20年(1956~1976年)测量上升了10~20毫米。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这是戴云山脉成为“闽中屋脊”的主要原因。
54671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春雨(3~4月) 德化县平均雨量为250^350毫米,占年总降水量14~20%,城关地区最多春雨量为1973年408.1米,最少为1971年72.4毫米。
54672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梅雨(3~6月) 德化县平均雨量为500~700毫米,占年总降水量30~35%。城关地区梅雨最多的1962年达921.1毫米,最少的1967年为365.3毫米。
54673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少雨季(10月至翌年2月) 德化县平均雨量250~350毫米,占年总降水量14~20%,城关地区最多的1974年达548.2毫米,最少的1964年仅136.9毫米。
54674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壤 面积127.04万亩,是全县最大的林业用地土壤类型,较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及西北部的低山、丘陵,海拔300~1000米左右,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以马尾松、矮灌及芒箕骨等为主的次生林。
54675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粗骨性红壤 面积9736亩,多分布于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顶或陡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