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39 / 4053
54571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疾病
1982年11月,抽样磁灶公社的钱坡、五龙2个大队和紫帽山农场7个生产队,总人口5271人,受检4870人,发现生理性甲状腺Ⅰ度肿大9人,其他14人。同年检查25所中学和8所小学,受检学生19539人,均未发现氟中毒病例。
5457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早在明代,抗倭名将晋江人俞大猷就以棍术著称,并有武术专著《剑经》传世。安海很早就建有“拳头”馆,经常与北方江湖人物、永春拳帮比武较量。清乾隆年间(1736—1795),武魁蔡还在安海小宗埔开设武馆,请教练教习拳术、兵器。咸丰年间(1851—...
5457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舞狮,俗称“刣狮”。道具除双狮外,还有部分器械。器械分大七名和小七名两类。舞狮的套路也不相同,大七名的器械有龙虎旗2面、官刀2把、藤版2面、三股叉(钯)2把、钩镰2把、刀2把、铁鞭1把。套路有龙虎旗、官刀套、藤牌套、钯套、钩镰套、踢刀套、铁...
54574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一千多年前,晋江县民间在端午节前后就盛行龙舟竞渡活动。据《八闽通志》载:“(龙舟)竞渡楚人以吊屈原,后四方相承,遂为故事,闽俗尤重之。”明代,福建7府(福州、建宁、泉州、漳州、汀州、邵武、兴化)每年端午节皆有此举。泉州、安海、蚶江等地因滨海...
54575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过春节,民间俗称“过年”。台湾晋江籍人过春节,与祖家人过年习俗相同。过节期间,先要大扫除(掸尘),送灶神,祭祖先,贴春联。正月初一为开正,拜年(贺正),接着是接神,敬“天公”,闹元宵,直到正月十五日,才算过了春节。 过年期间,有禁有忌:初一...
54576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正月十五称上元,俗称天宫大帝生辰。夜称元宵,城市、农村以及寺庙都挂花灯,两岸的龙山寺尤为热闹。元宵夜群众观灯、猜灯谜,南音、清唱,吃上元丸。台南历史上有花盛会,未婚少女故意偷折人家花枝、葱菜,意在惹人骂(取谐音),预兆可嫁好尫(丈夫)好婿。
5457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祭祖扫墓,扫墓可以在清明节前后10日内举行。用春饼祀祖先。晋江农村蒸麦粿(称清明粿)。台湾同胞返里,总要先拜谒祖墓,表示悼念、孝思之情。并在此期间修整茔坟。
54578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即五月初五。家家户户插桃艾,喝雄黄酒。居民们组织抬“龙王头”队伍,沿街沿巷,敲锣打鼓,唱地方俚曲“唆罗莲”,自有一番节日盛况。还有做“香袋”,制药茶,汲“午时水”,都是为了在这一天驱邪去污。
54579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这一天,以“糖粿”敬檐口妈,幼儿拜“七娘妈”做干娘。檐前桂“七娘妈灯”,烧“七娘妈轿”,16岁的子女“洗契”,烧“七娘亭”。夜间少女排瓜果、花果“乞巧”。
54580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俗称“普渡”,传说为“地官当令,普渡鬼魂”。晋江普渡,六月先竖旗(竖灯),七月按日轮普,八月再普一遍。台湾则在七月十五。两岸都有祭死于战争或灾难的无主孤魂(包括祀抵抗异族而牺牲的忠义之士),称有应公。台湾则另有祭祀来台开发而骨埋青山的同行人...
54581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赏月,掷“状元饼”,吃中秋饼,吃蕃薯、芋头。以往孩子“烧塔仔”,现已不流行。
5458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现在两岸都不太重视。一些学校师生、文化界人士,在此佳节,偕同登高,或相聚雅会。已往有放风筝的习俗,现已日渐少见。
5458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祭祖日,民间颇为重视。是日,搓糯米小丸子,粘大门、小门、窗户等。还把糯米团捏成猪、狗、鸡、兔等家畜家禽形状,以祝六畜兴旺。
54584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即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土地公生日。是日,业主、商家,以菜肴敬谢土地,并酬谢其雇用伙计一年的辛劳,同时,还表示东家对伙计去留的态度,如老板为伙计斟酒,或鸡头朝向伙计,虽表示对伙计的尊重,却暗示辞退之意。
54585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民俗
一年的最后一日,俗称“年兜”。辞岁之夜,一家围炉。是日,蒸年糕,偕“年年高”之意,还要给小孩分赏压岁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