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633 / 4053
54481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渔业资源
两栖类主要有青蛙(水奎)、棘胸蛙(坑降)、古巴牛蛙等。
5448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渔业资源
爬行类主要有鳖(团鱼或甲鱼)、乌龟、大头龟等。
5448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渔业资源
双壳类主要有河蚬(沙那)、无齿蚌(老蚌)。
54484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渔业资源
腹足类主要有田螺、螺蛳等。 淡水资源中,还有水生植物莲藕(荷花、莲花、藕节)、菱角(莲角姑)、茭瓜(加白笋)、芦苇(苇径)等。
54485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粮食
碾米历来均为农家以人力或畜力、水力带动土砻、风鼓、石碓等传统方法自行加工。至民国19年(1930),安海开办米作坊“丰昌”号,仍使用传统加工方法。同年,石狮出现机器碾米厂,以柴油机为动力带动三号碾米机。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厂又购进1台40匹马...
54486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粮食
1949年晋江县有油坊近百家,规模较大的有安海的联成、胜头、同昌3家,石狮和内坑各有2家。1953年县食用油加工由供销社管理,大多委托私营油坊加工。1955年转归县油脂公司经营,采用去壳加工法,提高出油率2%。同年冬在英林后坑召开的全县油坊...
5448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粮食
晋江县粮食复制品主要有米粉、面条、面线、波纹面和豆制品。加工点比较分散,从业人数多。如陈埭的陈塘、永和的新菌边、龙湖的古湖、内坑的后山和安海的伍埭等地,都有50—80%的农户从事水米粉或手拉面线以及豆腐、豆干生产。
54488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粮食
晋江县历来以精制糕点闻名。民间制作糕点,花样品种繁多,其中以石狮甜果和安海桔红糕最具特色。
54489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粮食
民国初年,青阳水果摊贩庄杰赶把平时卖剩的水果淹晒干制成果脯,俗称“咸酸甜”。后来学会制作蜜饯的技术,并于民国5年在青阳创办全县第一家蜜饯厂。民国21年,又在青阳董厝崎顶购地建房,添置生产设备,在青阳宫后街开设门市部,以“源水成甘,和末配制”...
54490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清代中叶,晋江县安海镇新街有吴氏正金号打铁匠铺,以祖传制作方法生产厨刀,俗称“正金刀”。至今已有300年历史。正金刀以其锋利、美观、耐用等特点闻名。民国年间畅销东南亚一带,旅居南洋的华侨将它与“仿图消膏”、“胜金食珍糕”并称为家乡3大特产。...
54491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明清时期,晋江县的锡雕工艺曾兴盛一时,当时县治泉州城内崇阳门附近打锡巷里,锡器店、锡雕作坊林立,各式各样的锡雕工艺品琳琅满目。该巷因此而得名。至清朝末年,打锡巷内的锡器商号有“丰美”、“晋镒”、“胜发”、“茂成”、“泉益”、“协兴”、“晋兴...
5449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通草画,俗称草雕,其原材料是台湾出产的通草片。通草片质地洁白、轻盈、直梗、不卷不垂,能准确地表现各种花鸟动物的形态。晋江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花鸟鱼虾立体画面,而后染上颜色,配上玻璃框架,便成为一幅通草画佳作。其造型逼真,栩栩如...
5449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刺绣工艺作为民间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末年,晋江县的刺绣业颇为发达,绣铺遍及城乡各地。县治泉州的承天巷内有“得春堂”、“日春堂”,打锡巷有“柳彩章”、“怡发”,东街有“福记”,西门有“林戆山”,羊公巷有“陈霖司”等,南门外的...
54494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以大冬糯米、白砂糖、蜜冬瓜条、蜜金桔等为原料制成甜果,其色蜡白光亮,质地嫩软,口感韧性又不粘齿,清凉爽口,并带有金桔、香蕉的风味。不仅在本地极受欢迎,而且远销外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出境时也常携带以馈赠亲友。
54495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安海食珍桔红糕,是以优质糯米、白砂糖、金桔等为原料,经精制而成。产品润泽有弹性,软韧香甜且有金桔独特风味,四季适宜,为佐茶之佳品。该产品广销省内外,并深受港、澳同胞欢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