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714 / 4093
55696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专题知识
病鱼体表发黑、肛门红肿、肠道充血,防治主要是漂白粉、氯杀灵遍洒,内服爱的新、鱼瘟灵、大标粉等。
55697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专题知识
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退、体质消瘦,内眼可见针状物剌入鱼体表。防治方法主要用鱼虫净、敌百虫或灭虫灵等药物。
55698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专题知识
患病对象主要为鲢、鳙鱼。通常为肛门附近对称两侧肌肉发火红肿,甚至腐烂。防治方法主要是撒施漂白粉或生石灰等。
55699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专题知识
患病对象主要为鲢、鳙鱼,患鱼体下出血,磷片、头骨或鳍条间可见血丝。此病发展快,短期可内出现大量死亡。防治方法主要用漂白粉或氯杀灵遍洒,内服鱼瘟灵或鱼暴灵。
55700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龙灯主要是软龙灯,龙灯为篾扎、外蒙沙布,形状似龙。据传有一年连降暴雨,洪涝严重,乡民扎纸为灯,祭祀龙王,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岁熟年丰。龙灯长约13米,杏黄色的龙身披满深绿色的鳞片,灯队13-15人,头系蝴蝶壮黄毛巾,腰系大红腰带,脚穿白套袜...
55701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狮子灯属民间传统武术灯彩文娱活动。狮子头用木制布裹。双目如电,巨口如盆,长发纷披,缀以长布作狮身,由两人表演,一人撑头,一人扮尾,动作协调,配合默契。表演动作有奔跑跳跃、前后翻、扒痒舔毛、引水洗面、跳方凳、上高台、打马肩、竖楼排等。
55702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唢呐吹奏流传于本乡历史甚早,曾经出现过不少演奏高手。不少人唢呐的演奏造诣甚深。 他们的演奏特点是:指法熟、音色美、感情充沛;有的高手善于运气,一口气能演奏1个多小时。连城民间唢呐曲牌有《正调浪淘沙》、《小开门》、《闹广东》、《朝天子》、《心...
55703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渔鼓道情俗称“崩崩腔”,演唱者多为盲人,用手拍打竹筒蒙膜的一端,有说有唱,曲调哀怨低沉。唱本有《毛洪记》、《攀弓带》、《卖花女》、《梁祝姻缘》等,唱词口语化,通俗风趣,颇受群众欢迎。建国前,每到夏令乘凉或举办喜事的茶余酒后,往往请来这种曲艺...
55704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莲花落演唱者自击竹板,或用有齿竹板碰击数块串连的竹板来掌握节拍,唱词多为七字句,二或四句一组,似说似唱,结束句加“丝丝莲花落”或“底底莲花落”等衬词。有一人站唱、二人对站唱、数人帮腔等形式。多在每年春节至元霄时上户演唱。现似乎已失传。
55705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蚌壳舞大蚌用篾扎布蒙而成,双人表演。表演时,少女扮演蚌精,身居蚌内,男者饰渔翁,手执鱼网,伴随着轻快的打击乐声,互相挑逗,婆裟起舞。
55706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开秧本乡春插向有“开秧”之习。开秧时,先在秧田塍上点烛、烧香、化纸、放爆竹,谓之敬“五谷神”。然后下田拔秧,并将第一扎秧放在神台上供奉,祈求“五谷丰登。”
55707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南杂店、服装店、酒店作兴“开张”。开张时,门上贴“抬头见喜…‘对我生财”等红纸条,店主上祭品,点香烛,放爆竹,恭请“财神爷”赵公元帅归位,保佑本店本作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55708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酬年酒腊月二十四日,农历小年这天中午,商店、作坊都要大摆酒宴,招待本店工人,表示酬谢。一是结算往来帐目,二是确定工人、店员的去留。凡坐边席的都表示留用,若坐上席的则表示辞退。解放后,此俗已废。
55709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帮工换工是民间劳动力余缺自愿互相调剂的传统习惯。帮工,有亲戚好友的无偿帮工,也有遭天灾人祸,同宗至亲给予义务帮工。换工,是邻里亲友之间,按农事急缓合理安排时间的临时换工,还有以牛工换人工的习惯。解放后,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日益兴起换工和义务帮...
55710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民俗文化
买卖耕牛旧俗颇有讲究。买牛户选中膘肥体壮的牛以后,必须用红布或红头绳系在牛角,中间扣上一枚“通元宝”,以祈吉祥。卖牛户将牛卖出后,决不连同牛绳交付买方,以示自家续养耕牛兴旺发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