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344 / 2724
35146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畲族医药学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和灸法,与中医的针灸疗法不同。畲医针刺注重部位而不讲究穴位,多采用较短的三棱银针。方法为右手斜执银针,中指贴着针尖,露出米粒长,在选定的部位上挑针。挑针分轻挑和重挑两种,轻挑只是在表皮上,以不出血为度;重挑要挑...
35147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挑痧是较常用的发痧疗法之一,对年老体弱者和孕妇、儿童尤为适合。在患者感到全身不适,似被绳索捆绑时,通过挑痧治疗后全身感到轻松、舒适。方法为右手斜执银针,针尖露出米粒大,对需挑痧的部位多次轻挑,直到挑出血丝来。挑痧部位除脸部、臀部外,各处均可...
35148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挑病珠也叫挑斑珠,是重挑的一种,不仅要挑痧斑痧珠,更要挑断斑和珠间的连线,且要一次挑完,挑后患者顿感舒适。据称这种疗法会“成瘾”,下次患类似病证患者还想使用此法。
35149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放血疗法又称刺终、刺痧筋,即用针刺破皮肤浅表静脉后放出少许血液,将痧毒、瘀血放出。放血的部位及数量根据痧症而定。放血有泄火解毒、散瘀消肿、退热止痛、醒脑开窍、祛邪利湿等功效,起到疏通经络、贯通气血的作用。
35150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据称来自于畲族上祖所得为雷火击出的神书,能治各种痧症。配方为:牙皂9g,北细辛9g,土朱砂7.5g,明雄黄7.5g,薄荷9g,藿香9g,白芷3g,枯矾3g,桔梗6g,防风6g,木香6g,贯众6g,法夏曲6g,甘草6g。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存入...
35151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据称雷公击开石室,内现神方,被畲族祖先得之,能治各种痧症。配方为:牙皂7.5g,土朱砂7.5g,明雄黄7.5g,细辛10.5g,广木香6g,陈皮6g,藿香6g,桔梗6g,薄荷6g,贯众6g,防风6g,半夏6g,枯矾4.5g,白芷3g,甘草6...
35152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据传卧龙先生在畲族地区行军,发生痧症,所率兵卒有不少人因此而亡,后请畲医治疗而无恙,为称颂此丹,因而得名。此丹可治诸痧,尤其对昏痧有特效。配方为:西黄3g,冰片3g,藿香3g,细辛3g,猪牙皂角9g,闹羊花9g,蟾蜍6g,灯草灰3g,金箔5...
35153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在畲族广为应用,许多畲族家庭都有备用,用法多为煎汤服用。有的畲民将山苍子晒干备用,有的用盐腌制存瓷瓮备用。总之,无论是晒干或盐腌,都应用瓷瓮密封保存,不能走气,若走气就会降低治疗的功效。畲医认为,山苍子性温味辛,有益脾开胃,祛风发痧,破滞消...
35154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山金橘10g,山胡椒10g,坭底蛇10g,紫荆藤20g,金钩6g,水煎服。
35155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水辣蓼、蛤蟆衣、鲜荷叶各30g,水煎服。
35156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患者自头至身半边不舒,举动不利,痛痒不敏感,口中流涎。此因瘀痧所致。应验痧筋,并放血,重刺病侧穴位6~8穴,每天轮换。配合服用通筋活络畲药。如误治反成不治之痧。
35157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发热,角弓反张,痰涎昏瞀,或口禁,牙关不利,类似破伤风或高热惊厥。治宜先拍臂弯、腿弯,刮背脊,针刺十宣、印堂等穴。
35158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或吐或泻,或吐泻并发,浑身筋络收缩,手足拘挛,或左或右,或一手一足,或两足吊挺,或手足抽搐。治以急拍臂弯,至紫黑后挑破放血,刮两肩与小腿,轻针刺十宣,挤出血丝,重针刺肩井、曲池、手足三里、涌泉、阳交等穴,用辣蓼煎汤熨手足。
35159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全身上下、头面、眼睛尽如姜黄,四肢僵直,大小便不利,甚至便闭,奄奄欲死。治宜十宣、曲池、肩井、阳交、委中等穴放血,以青木香末用明矾汤送服,山扁柏代茶。
35160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先有胸膈闪痛,继则舌与眼同侧左斜或右斜,舌似羊舌。治宜重刺牵正、下关、颊车、地仓等穴,至眼舌俱正为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