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2040 / 2343
30586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3年,滕县南门里康秀峰开办的“永昌”烟店,开始兼营手工卷烟,有手工卷烟机2台,日产50支大红包,直至1943年停止。
30587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4年滕县人朱兴泅和赵文堂(原经营烟丝店)也从河南聘请5位手工卷烟技术工人,并带来拉式手工卷烟机生产卷烟。
30588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6年,滕县商人昊新三、申宪五创建的利华烟厂,从济宁购置卷烟机器2部,改手工卷烟为机器卷烟,生产“民船牌”纸卷烟。
30589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7年,吴新三、张继经等集资七千元法币,购卷烟机1部,木烟榨1座,又在滕县北关外、滕县铁路西通衙街创办新大烟厂,生产机制卷烟。
30590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5年11月,滕县县政府在解放千年庄时,用缴获的一部卷烟机在东沙河开办同益烟厂,生产“天坛牌”卷烟和50支大红包,日沪1箱。
30591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6年初,鲁南行署在滕县高中街妇鲁南烟厂,生产“农民牌”卷烟和50支大红包。
30592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7年1月,鲁南烟厂与华黄烟厂合并后于1949年北迁至德州烟厂.
30593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6年初,鲁南军区为开展生产自救,在滕县通衙街建复华炬厂(后迁西关大街改为华通烟厂),生产50支大红包。
30594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6年,滕县红星新记烟厂并入滕县烟厂,滕县各私营烟厂并入滕县新大烟厂,称公私合营滕县新大烟厂(邹县两烟厂同时并入新大烟厂),有卷烟机8部,生产“新大”“齐鲁”牌丁级烟,日产35至40大箱,年完成5679箱。
30595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明万历年间,陈郝一家从事陶瓷业者,因亲属在朝为官吃了官司而受株连,致使陈郝窑业衰落,及至行业倒闭。
30596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末,淄博人来齐村开窑场,生产一些小罐、小盆;山西人也到齐村开缸窑、碗窑;当地人也开始建窑并任掌柜,请山西人当“把总”、“匠人”,雇当地人干杂活。
30597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初年,枣庄本地人掌握陶瓷生产技术较早的是张家。张家原是薛庄人,因逃荒在寿州学习过蒜臼之类的小件生产技术。来齐村后,跟山西人打杂工,搅轮子。山西人回家后他自己试着干,先搞些小缸、蒜臼之类的小件产品,继则制作大缸。后来,黄家也从张家学习技术...
30598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4年6月,三社合并,定名为“枣庄市齐村陶瓷生产合作社”,有职工180人,主要产品有套五缸、大号缸、小套四缸、套五盆、套四滑沿盆、新套五盆、大砂壶、大小油缸、黑碗、蒜臼。
30599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8年,枣庄市齐村白瓷合作工厂除生产细瓷外,并生产日用粗陶锰氧釉丰收盆,当年生产8.5万件。厂名同时改为枣庄市齐村红旗陶瓷厂,有职工168人。
30600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0年2月,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枣庄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决定,由市财政部门投资140万元,在枣庄镇南郊、枣庄第三中学西邻筹建机械化生产大缸的陶瓷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