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371 / 669
555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张元彪,郡城贡生,与钱琦等人一同游览南雁荡山,并以“穿”为韵脚创作了诗作。
555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张元旭,张元彪的从兄弟,也参与了南雁荡山的游览和分韵题咏活动,以“猿”“萝”为韵脚创作了诗作。
555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张元观,张元彪的从兄弟,同样参与了南雁荡山的游览和分韵题咏活动,以“猿”“萝”为韵脚创作了诗作。
555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陈经邦,平阳人士,字贵新。他是陈经正的弟弟,与陈经正一同追随伊川学派。陈经邦成为大观进士,与兄长贵一皆有问答记录,可见于《语录》。
555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陈经正:平阳人士,字贵一。他与弟弟陈经邦一同追随伊川学派,并且介绍谢持正给伊川。他对于天地间的性有深刻的理解,认为“盈天地间皆我之性,不复知我之为我”。
555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蔡元康:平阳人士,字君济。他是周行己、许景衡的学侣、讲友。他初入太学时对科举制度表示不满,更关注贤者的言行。他师从洛学,对学问有深厚的理解,尤其得到龟山、道乡、了翁等人的重视。蔡元康以诚正为本,对学问源流有深刻的理解。他虽然失去了金子,但坚...
555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潘安固,平阳人士,字仲硕。他也是周行己、许景衡的学侣、讲友。他师从洛学,对学问有深厚的理解。他在市场上被负薪者误触巾子堕入沟中,但他并未责怪对方,而是自己取回了巾子,这种宽宏大量的态度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555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萧振,平阳萧江人,字德起。他是许景衡的女婿,年少时曾受业于许氏。他是政和八年的进士,后在成都知府任上逝世,民众对他的逝世深感悲痛。他的遗著文集有二十卷。
555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宋之才,平阳人士(但文中误写为瑞安人),字廷佐。他是程门大弟子杨时的学生。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后教授京兆府。他主张士人应深藏不露,积累十八年后才出任官职。他的这种态度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556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宋希孟,字邹卿,之才族子。
556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宋伯廉,宋之才的后世,字叔简,号平斋。他是嘉定十年的特奏名进士,师事陈傅良,并通春秋。
556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宋佽,字叔久,是宋之才的族子。他在二十五岁时开始发奋读书,并师事陈傅良。
556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傅良,与伯廉、佽一同游学,对后进进行诗文训练。
556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宋景元,号芹渚,是林景熙的外舅,宋侍郎之才的后人。
556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时代: 北宋
陈桷,徽宗政和二年的探花,蒲门人。他的父亲陈懿有墓志铭由许景衡所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