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349 / 669
522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薛钟斗(1892-1921),字储石,号守拙,又号西岘山民。毕业于杭州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回乡后,应梅冷生之邀,于1919年加入“瓯社”,同年八月出任瑞安图书馆馆长。因受冒广生、洪炳文的影响,曾一度从事戏曲创作与研究,作剧《泣冬青》、《贞女...
522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当代
王栻(1912.7.24—1983.2.13)是温州平阳人,出身于名门清华学子家庭。他是王理孚的第三子,王理孚是当时一位开明士绅和经济上属于民族工商业者的人物。王栻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于1935年夏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中国近代历史研究...
522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民国
陈黄光(1904.10.11—1935.1.24),号再华,也是平阳鳌江人。其妹陈秀梅,后来与王栻结婚。陈黄光大王栻8岁,曾不断开导王栻,鼓励他读书,并建议他报考光华附中。陈黄光较早受到新民主思想的熏陶,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在报刊发...
522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当代
吴景荣(1915.2.16—1994.8.2),平阳人,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后,1932年9月至1936年7月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1936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年至1943年相继在陕西省城固西北师范学院、重庆四川教育学院、四川...
522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当代
管雄,字绕溪(又作饶谿),温州茶山人。1924年考入省十中,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34年至1939年在江宁中学、福州高级中学任教。1940年应伍叔傥邀请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后任教于江西大学、南京大学。管雄先生著有《...
522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民国
严复(1854—1921),被胡适誉为“近世介绍西学的第一人”,译有《天演论》《原富》等,风行海内,曾任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
522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当代
马星野,原名允伟,又名马伟,被誉为“新闻王”和“平阳三王”之一。1909年9月13日出生于平阳县万全湖岭乡陈岙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马敏中学识渊博,母亲吴佩年贤淑有德。马星野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11岁时,马星野即以...
522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当代
南师怀瑾先生,生于1918年3月18日,浙江乐清南宅殿后村人。他成长在一个充满忧患的时代,亲眼目睹了国家和民族命运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青年时代,他深感忧心如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屯垦戍边,担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
522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当代
白秀英同志,一名在游击战争年代为伤员无私奉献的英勇女性。她生于一九二〇年左右,是浙江省平阳县怀溪乡樟坦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但她的生平却充满了不平凡的事迹。 在一九四七年秋后,游击队与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方由被动转为主动,经常主动...
523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民国
郑明石,是一位勇敢的游击队员,他在战斗中两次负伤,两度住院。他的坚韧和毅力,为游击队树立了榜样。在樟坦游击队后方医院的治疗下,他得以康复并继续投身革命。
523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民国
陈均丽,在晓坑岭战斗中英勇负伤,被送到樟坦游击队后方医院接受治疗。他们在白秀英同志的精心照料下,顺利康复,重返战场,继续为革命献身。
523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民国
陈均土,在晓坑岭战斗中英勇负伤,被送到樟坦游击队后方医院接受治疗。他们在白秀英同志的精心照料下,顺利康复,重返战场,继续为革命献身。
523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民国
曾启森,在晓坑岭战斗中英勇负伤,被送到樟坦游击队后方医院接受治疗。他们在白秀英同志的精心照料下,顺利康复,重返战场,继续为革命献身。
523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民国
叶启钏,在晓坑岭战斗中英勇负伤,被送到樟坦游击队后方医院接受治疗。他们在白秀英同志的精心照料下,顺利康复,重返战场,继续为革命献身。
523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 时代: 民国
黄秋岳,在晓坑岭战斗中英勇负伤,被送到樟坦游击队后方医院接受治疗。他们在白秀英同志的精心照料下,顺利康复,重返战场,继续为革命献身。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