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532 条 424 / 1703
6346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韓性,男,字可善。君垕次子。鄭眞《樹德堂記》:天性厚重,遇物以诚,不事表暴。所入雖薄,而好周窮恤匱。凡婚無以爲資,喪無以爲禮者,必謁其門。鄕人有逋不能償,爲代輸之。歲大疫,比閭相避,戒弗入。性率醫往視,或輿致其家,愈而遣之,未嘗有矜色。又規...
6347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倪㴵,男,字太亨。父敬聰,自定海之淸泉徙居郡城。㴵性明敏剛介,任氣節,讀書務通大意。事父母孝,視諸從子姪若己出。性好客,有師儒館其家者,客往來無虚日,左右厭之。㴵叱曰:“汝何敢爾!吾爲子弟延師多矣,乃今始得賢者,吾子弟其必感而興起乎。”於是...
6348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唐榮祖,字景輝,男,惟忠曾孫。自幼躭於學,有進取才。父命之遊京師,榮祖以母體久羸,不欲行。迫之,乃浮海而北,渡黑水洋至登萊界。天忽反風,舟南漂三晝夜,夢中如見母遘病,有「忍死待兒」之語。驚起覓所見,則舟行已近家。即登岸馳視之,而母果病。遂泣...
6349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夏榮顯,字仲和,男,世居郡東鄞江上。父文華,貧甚。榮顯蚤歲卽慨然思奮,嘗語人曰:「吾世浸衰,吾不能服勤自立,不名爲人乃。」乃度定海之白砂,舟車輻湊,可以治生。因挾其仲及季俱往,不數年,遂富甲諸室。於是卽所寓爲廬舍,迎父徙家焉。 復念兄弟八...
6350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夏榮達,字仲賢,男,榮顯之弟。自少懷才負氣,不肯受人侮辱。及長,隨榮顯居白砂,以貿遷為富室。家事悉身任之。父嘗被陷私鹺事,吏讞久不白。榮達泣愬有司,卽平反以出父。又為郡司稅,曹氏所構百計雪寃,不克。曹蓋西州巨族,在位者多向意助之。家人大駭,...
6351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黃炳文,按黃氏譜,名虎,字炳文,震族人,居靈緖鄕。仕婺州路金華縣丞,尋卽歸隱。光緖志作震之裔,誤。先世多大儒,炳文能守其業。元季不仕,齒益高,而操益厲。嘗於所居之西闢爲一室,曰蓬萊山房,日與良朋勝友、昆弟子姓遊焉、息焉,以領山海之勝。戴良稱...
6352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黃純裕,字熙安,炳文再從弟,居靈緖鄕。據《黃氏譜》,正雍正府志作玠子,乾隆光緖縣志作震五世孫,俱誤。自幼孝友惇篤,言動不苟。鄰里有鬬爭者,輒以理曉譬,莫不心服。一鄕之中,遂無復有訟於公庭者。時爲之諺曰:“登泰山不若登崑崙,見縣令不若見黃君。...
6353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沈性善,男,字師孟,煥之後。幼敏慧,篤誌於學。長而為人謹厚簡默,居家孝友,族黨交譽之。至正初,奉煥遺集遊京師,親自繕寫,求學士危素序之。尋卒,年二十四。素誌其墓,盧址四明文獻集。
6354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謝允平,男,為人蕭散遠囂,謝紛倚山而廬,足不及城市。日惟誦讀詩書,玩悅光景。賓友相訪,則與之坐松篁泉石間,觴豆笑談,以優遊歲月焉。嘗名其齋曰自怡。烏斯道爲之記。烏斯道《自怡齋記》。
6355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朱庸,字伯常,男,一字撝齋,聰明過人。讀書爲文章,往往同輩不能及,詩尤可稱焉。《元詩選》有西湖竹枝詞,袁鈞《四明詩彙》案:《光緖志》有脫翔傳,係據《四明詩彙》。查康熙《定海志明·人物傳》中,載有脫翔,字漢羽,都指揮讙之孫,好學循禮,淡於仕進...
6356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王景行,男,嗜學好修,家居蛟門,正臨大海。平旦東望,紅日上升,最爲偉觀。其友王蒙爲作蛟川春曉圖,宋濓見而題以長歌,稱景行爲甬東才子云。宋濓題詞。
6357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錢仲仁,男,居鳳浦里,與兄孟禧、弟季高皆隱居不仕,而仲仁尤以詩人稱。其所居曰攬秀樓,樓成後,邑中諸彥皆賦詩以美之。戴良自慈谿之華嶼遊其地,仲仁以山齋數椽居之,遂欣然徙家焉。因以詩呈仲仁云:“投身旣得所,安能復去之?”其感仲仁之誼如此。本戴良...
6358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韓懋和,男,字豫齋,常之子,以才諝見知浙省,奏授翊忠校尉,慶、紹等處海運正萬戶。明洪武初,以故官謫汴。嘗召之吏部,將用之,以病辭。留居京師滎陽外史。
6359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樂良,字仲本,男,案:明史《文苑传》作“季本”。祖大原,好義,遇凶歲,有持書易米者,輒應之,遂積至數千卷,曰:“吾子孫必有能讀之者。”及良生,果能讀其祖所藏書,六經、子史、百家之言,靡不淹貫,尤明《春秋》。 案:明史,趙撝謙以良明《春秋》...
6360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十三 | 时代:
項信祿,字龍山,其先溫州平陽人。元至正間,諸生師事金華許謙,為學以主敬窮理爲本。避亂居慶元路,與樂良諸人相往還。洪武二十七年,穿山所城成,信祿愛其山水,遂家焉。性好施與,隣里有貧乏者,每給以食,死則爲之棺殮。嘗訓其子曰:“爲人之道,惟忠與孝...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