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2330 / 2677
34936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偃武路(总爷街至至西城关),今胜利西路西段,系土路。
34937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慎余路(由西闸口循西城墙下接陆安西路末段),今新路顶至县前直街,系土路。
34938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亮工路(自新桥头经米市、新兴街北通东门街),今解放路,系土路。
34939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西班牙银元:币面雕有西班牙国王头像,成色90.2%,4每枚重量七钱二分。
34940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英国的香港银元:俗称“站洋”,或称“尪仔持叉”,币面图案是一个人持叉站立像,每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90%。
34941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墨西哥银元:俗称“鹰洋”,币面图案是一只“鹰”,每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90.1%。
34942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日本银元:或称“龙银”,“龙洋”,币面图案是一条“龙”,每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90%左右。
34943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法国的安南银元:又称“西贡银”,币面图案是一个人坐着持叉,所以也叫“坐叉”,成色及重量与其它银元同。2
34944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漳州解放前,人们普遍穿用“木屐”,自从塑料拖鞋问世以来,木屐才逐渐消声匿迹。 木屐在我国源远流长,其出现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刘敬叔《异苑》说: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制屐,每怀割股之功,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此为“木屐...
3494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古时候,为民间妇女化妆抹脸需要,漳州田下(今前锋村)曾开设几家石粉磨坊,专营粉质洁白细腻,不含铅质,气味芬芳的“大摸粉”,人们用它抹脸、涂皮肤,既是化妆品又是爽身粉,很受人们欢迎。 清末,有几位田下男人参加了郑成功收复台南的队伍,后来在新竹...
34946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朱熹任漳州府尹之后提倡理学,移风易俗,兴利除弊,使漳州被誉为“海滨邹鲁”。对风俗方面他倡导男外女内,居家门前,要挂一竹帘或竹格,以分内外。挂上竹帘或竹格后,里面能看见外面,而外面却看不见里面。这个风俗直到解放在漳州城乡很流行,过新年还用红纸...
34947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一九一六年印行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加上一部分古代异体,合计四万九千零三十个)。一九一五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收字四万八干多个。估计汉字约六万个左右(其中异体字约两万个左右,绝大多数是现在用不着的古字和古异体字)。一九 七一...
34948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三十年代漳州城区,每到中午,在芝山顶利用一尊古铁炮,装上火药,以人工点燃使其轰然一响,民族称这炮声为“午时炮”,称这尊古炮为“大龙熕”。 民国期间,钟表还属少数官绅的宠物,城里居民即以此炮声侧定中午十二点。由此,漳州的“大龙熕贡”颇受群众欢...
34949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其他
根据清同治己巳年(1869年)谢秀岚编辑的《增注雅俗通十五音》列出的字母《现称韵母)和切音(现称声母)如下: 字母(即韵母)50字 君汾 坚轩 金深 规归 嘉加 干兰 公薄 乖怪 经情 观猿 沽斗 娇遥 稽递 恭竹 高果 皆埃 巾恩 姜尚 ...
34950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蟋蟀“初秋生,得寒乃鸣”(《埤雅》)性好斗,两只相遇互不相让,必往死里斗,其厮杀之惨烈,令人毛骨悚然。 儿时,每于星期日与二、三童伴,到南郊“旧飞机场”(即今南山牛圩一带)捉蟋蟀斗玩,市场也偶有售者,优者每只售铜镭(旧时的铜质硬币)五、六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