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2209 / 2677
33121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6年6月15日,部分学生同工作组辩论,并发动学生上街游行,向县委请愿,要求“改组工作组”。县委答应学生要求,但认为幕后有人操纵,派县武装部长进校调查。在师生中,反对校长陈源、支持工作组和支持陈源、反对工作组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33122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6年7月29日,北京市委决定“撤销各大专学校工作组”,县委也决定撤走派驻各中学的工作组。诏安一中反对工作组的师生,指责县委“犯了方向、路线的错误”。
33123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6年暑假期间,县委举办中小学教员集训班,为期2个多月,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形式,揭发教师队伍中的问题,批判“走资派”和“牛鬼蛇神”。
33124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6年8月下旬,诏安一中出现两个不同观点的组织,名曰“红卫兵团”“红卫兵大队”。其他中小学也组织“红卫兵”“红小兵”。之后,许多中学师生纷纷上北京和革命胜地,进行大串联。
33125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6年诏安县成立红卫兵大串联接待站,为南来北往,数以千计来我县串联的红卫兵免费提供膳宿。
33126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6年诏安县城各系统、各街道于11月间开始成立名目繁多的“造反派”组织。
3312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6年12月下旬,诏安县直机关也纷纷成立“造反派”组织。一时,“造反队”“战斗队”“司令部”到处林立。
3312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7年党中央要求“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诏安县城较早成立的八、九个群众组织进行“大联合”,成立“诏安县毛泽东思想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联司”)。
3312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7年2月下旬,观点与“联司”不同的一些群众组织也实行“大联合”,成立“新诏安公社红色造反联合委员会”(“新诏”)。两大派形成。
33130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军事事件
1967年3月29日,一派群众组织调集县城附近农村的农民进城,冲击诏安一中,“派仗”越打越激烈。
33131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军事事件
1967年5月22日,两大派各调集人马进城,酿成群众性武斗,持续3天。
33132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军事事件
1967年5月25日,福州军区宣布诏安实行军事管制,成立诏安县军管会,派龙溪军分区副政委张荣华为军管会主任,31军处长候天兴为副主任。群众性武斗暂时停息。
33133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军事事件
1967年7月,两大派的武斗时有发生,而且逐步升级,在县城各控制一部分地区,构筑工事,安装高音喇叭进行派性宣传。
33134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军事事件
1967年7月底,一派群众组织以召开“老区代表会”为名,调集山区社场的农民进城。另一派群众组织则调动沿海民兵进城。大规模武斗一触即发。
33135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 类型: 安全事件
1967年8月11日,中山路花纱布公司大楼被烧毁。县军管会撤离县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

0.6561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