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2 条 290 / 669
4336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章概括了河洛文化、 壳丘头、昙石山遗址与闽台史前文化、说越、闽王王审知、 平潭岛的由来、平潭名称探源、 说“岚”等。
4337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奔腾向东,出潼关后与发源于陕西省华山之阳的洛水在河南巩义市交汇,这就是“河洛”概念的由来。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河洛”既有地域上的意义,又有人文上的内涵。这片广袤的沃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
4338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从汉代末年开始,由于战争、动乱和灾荒等诸多原因。中原汉民不断地向南方播迁,较大规模的就有七八次之多。最有影响的有四次:西晋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北宋的“靖康之变”以及明末至清初的郑成功,康熙朝收复台湾。周时,我国西北...
4339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文化是有时空特征的,这种特征主要是随物质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差异而生成。我们今天所说的老百姓,就是南迁的中原汉民与当地的土著人融合的人民,他们四海创业,五湖开拓,非常注重与周边的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因而团结友邦,共生共进的意识相当强烈,也很善于...
4340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台湾自古以来便与福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缘相近、血源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两地同宗同祖,血浓于水,涉台文物便是闽台人民长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最好见证,它直接反映了两岸之间的地理、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印证了台湾自...
4341
说越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史载,汉惠帝三年,封驺摇为东海王,在东瓯建都,世称东瓯王。瓯越人属百越族中的一支,分布范围在今浙江江南部瓯江流域一带,晋建永嘉郡,唐时改为温州。公元前138年,东瓯国因闽越国的人入侵而举国行迁徙江淮之间。西汉时,东瓯国存在五十四年。、 二、...
4342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东瓯的名称是因东海王的都城而得名。史载,汉惠帝三年,封驺摇为东海王,在东瓯建都,世称东瓯王。瓯越人属百越族中的一支,分布范围在今浙江江南部瓯江流域一带,晋建永嘉郡,唐时改为温州。公元前138年,东瓯国因闽越国的人入侵而举国行迁徙江淮之间。西...
4343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南海也是百越一支。《汉书·高帝纪下》记载,汉高祖十年诏封,“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南海王国也因反汉失败被灭国迁众。分布范围据考证是在江西东南及福建西南,界于闽越和南越之间,即今闽粤赣三省交界地。
4344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西瓯,又称西呕。主要分布在今广西桂江流域一带,以贵县为活动中心。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统一南越国,设置九个郡统治,西瓯历史就此终结。秦朝设象郡,大抵包括了骆越分布的范围。西汉时期,骆越纳入赵佗的南越国统治。汉武帝统一南越后,又在骆越地区设立...
4345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古代云贵高原上的民族与东南沿海及两广地区越人集中居住的情况有所不同,属于越人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地区。越人的分布主要在下列三个地区: 1.永昌郡和永昌缴外地区。这一地区大体相当今云南保山地区、德宏州、临沧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某些地区,甚至包括国外...
4346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东汉时期永昌缴外有一种称为“掸”者,或书为“擅”,属百越系统,即今傣族先民。
4347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这一地区大抵包括四川西昌地区及云南西部,即金少江中段及其支流地区。
4348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西汉样柯郡有一部分地区原属秦代象郡。象郡自古为百越之地,所以属于象郡的各县,应为越人分布区。越人是云贵高原上的古老居民之一,一般居住在河谷或平坝地区。汉武帝统一西南夷和南越后,曾在这里设置十七个郡,又是采用原来当地的头头统治的羁縻政策,因而...
4349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夷州”名始见《后汉书·东夷传》,即今台湾,台湾也是百越分布区之一。其古代居民,最早被称之为夷州人,名虽不言越,亦属百越一支。台湾与大陆自古关系十分密切。“闽”,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东南越”。东南地区的越人,除包括东南地区沿海之外...
4350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 类型: 正文
出越是百越的后裔,秦汉王朝统治百族各族之后,百越各族的后代仍不断掀起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多被称为山越。山越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的边远山区。唐以后正史就不再见有山越的记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