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2480条
基础文献
138条
析出资源
15396条
图表
3584条
人物
2740条
机构
624条
事件
3126条
地名
4848条
专题
669条
作品
521条
实物
834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32480 条 471 / 2166
7051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上林湖砖瓦生产合作社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砖瓦的需求,积极教育社员消除台灾后的消极因素,完成了61间厂房的抢修和场地整理工作,调配了更多劳动力投入生产。
7052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余姚县饲料公司在黄明乡完成了饲料订购合同试点工作,得到了各农业社的普遍支持。8月中旬,全乡已有13个社向国家订购了44000斤「46」统糠。
7053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第三棉布计划供应年度的布票将在本月内全部发放,九月份起开始使用。今年棉布消费定量分为甲、乙两类,普遍增加1至3尺。
7054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余姚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县治虫指挥部,加强秋季治虫运动的领导。
7055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尤葫蘆酒后开玩笑说捡到十五贯钱,实际上是他从皋桥大姨家借来的,准备重开肉店。尤葫蘆酒后与秦古心聊天,不小心敲到隔壁油酒店。苏戍娟询问钱来源,尤葫蘆开玩笑说将她卖给员外家做陪嫁丫鬟。苏戍娟伤心欲绝,拿起肉斧准备自杀。
7056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这首诗描述了农民们没空去镇上购物,供销合作社便送货下乡到高桥,船上货物丰富,包括香烟毛巾、扫帚畚斗大凉帽等,满足农民随意挑选的需求。社长也借此机会要求送货员帮忙买鱼。
7057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农村俱乐部「全家渡河」答案。
7058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广告
1956年8月19日余姚报登载的余姚县人民委員会通告信息。
7059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卷期
1956年8月22日出版的余姚报,共2版。
7060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同光社第6生产队的社员在台风和大水侵袭后,对晚秋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感到沮丧和缺乏信心。但通过党员和队长的引导,他们回忆并总结了以往的经验,认识到只要努力,迟种的反稻也能增产。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种好秧田、及时耘田、施肥、清除杂草...
7061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云楼乡三选区的"外江畈"发现了7分秋闲田。社员们就种什么作物意见不一,最终决定种"接秆"(反稻)。虽然起初对这块迟种的"接秆"产量信心不高,但通过采取"濃秧密植"和合理施肥等措施,最终取得了出人意料的丰收。
7062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余姚县第8农技站召开了联乡技术推广委员会,讨论了如何开展秋季治虫运动。会议分析了虫情发展情况,认为虫害对晚稻增产构成威胁,必须立即发动群众进行防治。决定成立除虫指挥部,加强具体领导和技术指导,由供销社负责供应药械和药剂,信用社提供...
7063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朗下乡名陞农业社成立治虫分队,组织6个小队,共有36名队员,由社主任和正副生产队长负责统一指挥作战。他们采取了“早种早治,迟种迟治”、“严重先治,一般后治”、“好稻先治,坏稻后治”的作战方针,并采用划畈分块、定人定田的方法进行作战...
7064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鞍山农业社通过改善“死畈”田的水源和肥力,成功提高了稻谷产量。他们使用抽水机保证水源,并从二里外挑来河泥增加肥力。第一坵连作稻收割后,4亩4分田的稻谷平均每亩产477斤,比去年每亩200斤要增产1倍4。
7065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朗下乡名陞农业社的泥龙畈和龙古畈是过去全社土质、水源最差的田地,每亩只能收240斤,遇到灾害还会减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