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631 / 4093
5445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有牛心茄、禾沙(穗)茄、牛角茄、白皮茄等几种。
5445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本县有火芋、红芋、姜芽芋等几种。(旧县志载有面芋、火芋二种)。过去农村大面积栽培,“以助岁计”(作为度粮荒的辅助食物)。民国26年全县种芋面积4000亩,年产量22400担。解放后一般只利用自留地或零星旱地种植。
5445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有塘藕、田藕二种。近数年全县种植面积均在60亩左右,总产量在4万公斤左右。
54454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本县农村不仅以辣椒为烧菜肴的佐料,还作为主菜之一。民国26年全县植椒面积达2000亩,总产量400担。解放前县内主要产牛角椒(即长尖嘴椒),也有少量白皮椒(又称皮笼椒)。解放后引进了肉椒、乐平椒、七星椒和錾天椒(椒嘴朝上的小型短尖嘴椒)等。...
5445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本县有长豆角(分红色、淡绿色二种)、四季豆(分黄花结白子或黄子、黄花结褐子、红花结黑子和短藤豆角等四种)、寒豆角(分深红色、淡绿色和花斑三种)。
54456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有山药薯、铳薯、脚板薯等三种。
5445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有长葫(分青皮、白皮二种)和甏葫(短而圆,有的呈葫芦状,亦称田葫)。
5445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旧称菜菔。本县种植面积很大。民国26年全县播种面积达12500亩,总产875000担。解放后农村仍大面积播种。除块根作菜食外,茎叶则制作腌菜和作养鹅(俗称草鸭)饲料。
5445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即西红柿,1966年引进后大量栽种。
5446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民国26年全县种植面积115亩,总产1725担,现仍有较大面积栽培,除本地老品种蒜外,70年代初又引进河口蒜,俗称“洋大蒜”。
5446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动物
本地黑猪属于赣东黑猪。因受本地气候和饲养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体型小的“鸡婆猪”和中型黑猪。 “鸡婆猪”的特点是:皮薄,毛稀,骨细,肉嫩,瘦肉率高,脂肪多,耐粗饲,所需饲料少,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母猪繁殖性能高,平均每胎产仔猪9—14头...
5446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动物
本县所饲养的牛有水牛和黄牛两种,其中水牛占绝大多数。水牛均供耕作役用,黄牛除极少数充作奶牛外,亦为役用耕牛,专门饲养肉用牛者很少。本县水牛多属山地水牛品种。由于地域差异,在浅丘平原的地方,也引进了许多滨湖水牛以供役使。山地水牛,是本县历代役...
5446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动物
本县过去极少有人养羊,群众缺乏养羊的技术和经验。民间甚至对羊的称呼也不准确,一般习惯于将野生动物麂叫作“山羊”,而将真正的山羊却称作“家羊”。1974年和1979年,本县先后从浙江引进湖羊191只,由移居本县的浙江籍居民饲养。饲养目的是取羔...
54464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动物
本县城乡素有养兔习惯,但饲养户不多,每户养兔仅2—6只。传统兔种为本地品种,短毛,多为白色、灰色或黄棕色。1957年干部上山下乡时,在本县建立了德胜关、大源和华山三个国营垦殖场。该三个场均建起了养兔场,也带动了家庭养兔活动。1957年,樟村...
5446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动物
本县长期以来传统鸡种为本地土鸡。这种鸡体型小,性情活泼,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肉味鲜美,但生长较慢,母鸡产蛋亦较少;母鸡8—10月龄开始产蛋,每只母鸡年产蛋120—160枚。1963年、1966年、1968年,县畜牧场先后从南昌家禽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