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035 条 372 / 2336
5566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三章蓄水工程包括:第一节水库、第二节人畜用水等
5567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蓄水工程源于村落形成,当时蓄水主要为解决人畜用水。1976-1981年,胜利油田投资先后建成二号水库、五号水库、三号水库、四号水库、一号水库、六号水库、八号水库等,主要为解决油田职工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建区后,区政府为解决农业生产用...
5568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区初期,全区共有170个行政村,其中140个村依靠村边的大洼坑或过去开挖的土坑塘蓄水,标准低,且人畜共饮,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新户、太平两乡的16个村曾一度采取屋顶接水等措施缓解居民生活用水困难。1986年开始,借小型农田水利基...
5569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四章农田灌溉包括: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农田样板方、第三节路域治理
5570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境域属退海之地,地下水绝大部分为中强矿化度水,除几条黄河故道分布有少量淡水外,其余地下无淡水。因此,河口区无打井灌溉的历史。
5571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建成独立引水工程体系之后,把重点放在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制定了“八五”、“九五”期间建成10个农田配套样板方的总体规划。1994年开始,全区各乡镇集中会战,“一年两大片,五年轮一遍”。在劳力的组织上实行工换工、几年清,大体平...
5572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1995年春,河口区组织人力首先对辛河路和滨孤路进行路域开发治理。当年秋,新户乡、太平乡、六合乡又分别对老鸦路、太新路、合崔路进行路域开发治理。到1995年底,区乡两级治理公路54.44公里,动用土方207万方,总投资607万元。1996~...
5573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区后,河口区对水利建设投入大量资金,除用于开挖、治理沟渠和兴建较大水库外,还用大量资金进行水利配套建筑物建设。至1998年,全区配套各类水利建筑物(不含田间工程)134座,其中生产桥65座,穿涵2座,出进水闸40座,各类泵站12座,水库配...
5574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桥梁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建国前及建国初期,境内桥梁建筑沿用传统的建桥方法,多为砖墩砖拱,砖墩木面或木桩木面结构。20世纪60年代,开始修建石墩拱桥或石墩石拱桥。1969年修建的郭河桥,为石墩石拱桥,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浆砌块石桥墩石拱桥,上部...
5575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骨干工程渡槽有4座,其中分布于沾利河上中下游3座,有王庄二干一分干沾利河渡槽,北水源沾利河渡槽,王集水库引水渠沾利河渡槽,另有草桥沟刘坨渡槽。
5576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有较大扬水站6座。最大的扬水站是福祥泵站,其余5座均为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的配套项目。
5577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六章水利管理包括:第一节管理机构、第二节水政管理、第三节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划界、第四节水规费征收与管理等
5578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4年4月,成立河口区农业委员会员,下设水利科。1987年3月1日成立河口区水利局,为正科级行政单位,定编16人。1987年11月,区水利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农水股、工程股4个股室,下设民生泵站管理站,1988年增设水政股,增加人员编...
5579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水政管理由区水利局水政股负责。一般由水利局局长任主任监察员,副局长任副主任监察员,水政股股长和成员任专职监察员。另外在有关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人员中聘请兼职监察员。水政监察大队成立后,水政管理、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化、合法化。2000年,全...
5580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1993年5月,区政府组织区水利局、土地管理局,按照市政府的具体部署,进行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划界和发证登记工作,10月份通过市政府验收,并进行发证登记。1993年12月,区政府对水利工程使用国有土地给予批复。确权排涝河道及沟、渠11条,总长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