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035 条 360 / 2336
5386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2000年河口区土壤普查资料,全区辖区土地总面积213879公顷,其中土壤总面积136161.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7%。境内土壤以黄河沉积泥沙为主要成土母质,发育于退海之地,成土年龄晚,受海洋作用强烈,具有土体厚、类型少、盐化...
5387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2000年河口区土壤普查资料,全区辖区土地总面积213879公顷,其中土壤总面积136161.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7%。境内土壤以黄河沉积泥沙为主要成土母质,发育于退海之地,成土年龄晚,受海洋作用强烈,具有土体厚、类型少、盐化...
5388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在植物地理分布上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在省级区划中属鲁北植被区的滨海平原植被小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本区植被以草本为主体,木本植物很少。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被类型少、结构简单、组成单纯。
5389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植被的形成、发展和演替与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并互为影响。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变必然引起植物群丛组成、结构的改变。同样,植物群落的演变也影响并反映土壤环境因素的变化。滨海盐生植被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根据植被的分布,...
5390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1992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1992]166号批准成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7°40′一38°10′,东经118°41′~119°16′,总面积为15...
5391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七章自然资源包括:第一节土地资源;第二节水资源;第三节矿产资源;第四节植物资源;第五节动物资源
5392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资源包括:土地面积与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建区初,河口区土地总面积根据沾化县、利津县、垦利县划归河口区的面积统计,约2692.7平方公里。
5393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境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两大部分:一是自然降水,二是引黄河水。据1990~2000年气象资料,本区年均降水量为598.1毫米,全区地面年径流量约1.3亿立方米,其中5个农业乡镇总面积1134平方公里,形成地面经流量为6000万立...
5394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我区除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之外,已发现的矿种还有硫化氢气体矿、砖瓦用粘土、贝壳、地热等。属于我区管辖进行勘查过的矿种有:地热、贝壳、地下卤水、膨润土。自20世纪70年代起,河口成为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主战场,石油、天然气历经近30年的...
5395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有柳、槐、桐、柏、桑、榆、椿、柽柳等。杨柳科有旱柳、垂柳、毛白杨、胡杨、小叶杨等20种;豆科有刺槐、国槐、紫穗槐、合欢等5种;柏科有侧柏;桑科有桑树、无花果;榆科有白榆;苦木科有臭椿;栋科有香椿、椿;云参科有泡桐;柽柳科有柽柳。河口区木...
5396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动物资源包括:饲养动物;野生动物;水生动物等
5397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雹、风暴潮、蝗、地震等。
5398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旱灾是境内最频繁而严重的主要灾害,春旱最为严重,其次为夏旱,再次秋旱,时常出现连季旱、连年旱。据1977~2000年气象资料,春旱多出现于3-4月,发生大旱17次,为十年八遇;其次为初夏旱,多发生在6月份,发生7次,发生频率37%:秋旱多发...
5399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境域如遇雨季,海水顶托、上游客水压境,河道出现排水不畅,故常有涝灾发生。据不完全记载,1855~2000年,共有37次发生涝灾,涝灾集中发生在雨季,并有连年涝灾的情况,许多年份往往是春旱秋涝,给农作物造成大量减产。1990年全年降水1...
5400
知识出处: 河口区志 | 类型: 正文
河口区境濒临渤海,地势平坦,海潮内浸远,如遇大风,往往引发风暴潮,造成危害。风暴潮往往发生在春季和秋末季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