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全部
長清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郯城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临沭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
莱西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州文史
德城文史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即墨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选辑
安丘文史资料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黄岛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历城文史资料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莱西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六...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郯城县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五辑
胶南文史资料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李沧文史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
郯城文史资料 第七辑
德州文史
商河文史
德城文史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商河文史
德州文史
苍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黄岛文史资料第一辑
历城名人
历城文史资料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
济南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德城文史
青岛文史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德州文史
德城文史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民俗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莒南文史资料第二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活跃在各条戦线上的政...
明水撷英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安丘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第三辑
章邱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长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四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苍山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即墨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
青州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辛亥革命在山东
莒南县文史资料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历城文史资料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德州文史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山东平阴风物志
辛氏三代
市中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济阳县文史资料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青岛文史资料 第五辑
河东文史 第一辑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历城名胜古迹
胶州文史资料 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崂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州文史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德州文史
蒙阴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
槐荫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历城文史资料 第一辑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平阴文史资料
罗庄区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第十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名胜古迹
文史资料选辑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二辑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安丘文史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莒南文史资料
即墨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李沧文史第四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
平邑文史资料第一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六辑
山东文史集粹
历城文史资料
黄岛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二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四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章丘老字号
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德州文史(五)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平阴文史资料
当代中国的山东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历城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李沧文史 第四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一辑
莒南县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德城文史
蒙阴文史资料第三缉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
德州文史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市中文史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
长清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德州文史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历城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平阴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济阳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德州文史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四方文史资料 第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章邱煤矿史料
济南政协史料
沂南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596
/
4002
53926
药王古庙传统庙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民俗
古城德州朝阳门外,柴市大街东首,有座药王古庙,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举行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该庙香火极盛,四方商贾云集,民间文艺杂耍,应有尽有,规模极大。二十八日那天,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庙会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幼,摩肩接踵,人涌如潮。两台大戏,...
53927
梁启超慧眼识俊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吴秋辉,清末临清人,久居济南。他天资聪颖,卓异不群,对六艺、诸子百家、天文、地理、理化之学,无不博览详究,有所建树。他的著述,从不走前人之路,从不袭古圣贤之言,自称“己之说一出,中国二千年之学术乃根本动摇,直复无存在之余地”。不论是他自己独...
53928
古代的“劝学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劝其“立志”的。如:“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又如:“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
53929
邓颖超的手表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1984年9月28日上午,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天津市第一招待所会见在津的全国政协委员。当听说孟文标委员是天津亨德利钟表店经理时,她倏地伸过了胳膊:“你看我这表有多少年了?”孟文标低头瞅了一眼回答说:“50年了。”“差不离。”邓主席说。 看到...
53930
陈赓看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警卫员项华走出窑洞,老远望见人们三三两两往中央大礼堂走。“听说今天‘鲁艺’演出,没发票给司令员,他怎么会去?”项华心里嘀咕着,不自禁地跟着人走向大礼堂。 礼堂里坐无虚席,但没有发现陈赓司令员。项华跑出礼堂后,忽然发现有人正趴在窗台上往里看,...
53931
冯玉祥的“贺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冯玉祥一生崇尚俭朴,反对摆阔气。 北伐后,他在南京国民党政府里任职。一次,当时的南京市长刘义岛结婚。婚礼办得豪华、奢侈。贺客盈门,小轿车排成长龙,收来的贺礼堆积如山。 冯玉祥知道后,也派人送去了一份“贺礼”,是用红布包着的一只木盒。刘义岛打...
53932
惊人的巧合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美国历史上,总统遇刺身亡的不止一个,其中最有名的是1865年的林肯遇刺和1963年的肯尼迪遇刺事件。将这两起相隔近100年的悲剧作一番对比,结果竟发现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 林肯于1860年当选总统,而肯尼迪是1960年当选总统,正好在...
53933
康熙公开“小报告”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康熙末年,有个江南总督叫噶礼,贪婪而骄横,尤其喜欢整人。当时,苏州知府陈腾年,官声清廉,刚正不阿,常与噶礼意见相左。噶礼怀恨在心,便寻机参劾,要将他充军黑龙江。康熙没有同意,觉得陈腾年很有才学,就调他到京城编修图书。噶礼还不罢休,又密奏康熙...
53934
中华“名乡”知多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牡丹之乡——山东菏泽市 水仙之乡——福建漳州市 玫瑰之乡——山东平阴县 桂花之乡——湖北咸宁市 苹果之乡——山东烟台市 梨乡——山东莱阳市 枣乡——山东乐陵市 柑桔之乡——浙江黄岩市 葡萄之乡——新疆吐鲁番 木瓜之乡——云南大理市 榨菜之乡...
53935
元朝皇帝无陵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每个封建王朝,皇帝死后都有一座陵墓。唯独元朝皇帝却不见留下陵墓,这是什么缘故? 原来,元朝皇帝的葬仪和其他朝代不同。据叶子奇《草木子》一书记载,元朝皇帝死后,不用棺椁,也没有殉葬品,只是“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
53936
德州市发掘一座明代古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最近,德州市在地区妇幼保建站院内发掘出一座明代古墓。 该墓为明代弘治年间兵部左侍郎张海(字文渊)与其妻、妾合葬墓。该墓为三口棺木,东西排列。中棺为墓主人张海,东棺为其妻潘氏,西棺为其妾。墓葬简陋,直接入土,无墓室,棺周围亦无殉葬品,经开棺查...
53937
德州旗藉习俗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在清代旗人中,只有“八旗满洲”才算满族,其外的“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巴尔虎旗人”则不算满族,但他们都称为旗人。到清末以后,则发展到只分旗、民,不分民族的程度。 辛亥革命以后,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国旗的出现,由于旗人与民族的界...
53938
德州服饰、发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清代旗人的服饰、发式至民国初期仍沿袭旧制。尤其袍、褂、鞋、帽,发式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男子普遍剃去前半部头发,后半部留有长发,编成一条大辫子垂于脑后。女子发式变化较多,幼时只留胪后发编成辫子,盘于脑后。成年时开始蓄发、盘髻。已结婚的妇女在...
53939
满族姻嫁旧俗提亲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满族旧式男婚女嫁选择配偶也和汉族一样本人不能过问,而是听从爸爸(满语:阿玛),妈妈(满语:讷讷)作主,由媒婆从中撮合。在男方家长邀聘之下,媒婆去女家提亲,每去一次带一瓶酒为礼。去三次才能得知有意与否,故有“成不成,酒三瓶”之说。如果女家答应...
53940
满族姻嫁旧俗送嫁妆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在未入关以前较为繁琐,因部落相距较远而需要有接有送。即双方相向驱车出发,中途两家喜车相遇时,将女方嫁妆搬到男方的迎喜车上,然后男方接过女方赶车的马鞭驱车返回夫家,俗称“接鞭”。自从进驻德州以后,这种“接鞭”习俗已不适应,主要仿效汉俗在婚期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