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512 / 4002
5266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95年9月更名庙山分院,1996年购三维脑电地形图1台。
5266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97年4月,庙山分院更名为“庙山中心卫生院”。
5266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98年在全庙山镇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
5266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99年庙山中心卫生院被国家授予“爱婴医院”。
52670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53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县卫生科于该区建立了郯六区试办卫生所,区公所分给房屋6间,地基1.1亩,王维斌任副所长,配备人员5人,设诊断室、药房及简易病床3张,条件虽差,却对当地群众防病治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5267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55年6月,改名杨集区卫生所。县卫生科拨款400元,征地2.5亩,新建房屋5间。人员增至9人,增设了治疗室、针灸室、收款室及简易病床6张,并组织全区个体医务人员集资建立起大滩、大埠子、程集、梁海子、樊村六处联合诊所,方便群众就医。
5267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55年7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066驻郯部队代训了第一期农村卫生员14人,同年11月,还自办为期3个月的西学中培训班,学员10人,为全镇中医事业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5267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55年8月由郯四、六、七区自筹经费,在杨集区官集七孔桥建麻风村一处(后改称幸福村),收治病人56人,沈更生负责治疗及村管。
5267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63年将16名未愈病人交县办麻风村管理。
5267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57年培训了第二期卫生员52人,使各村都有了自己的医生,大大改善了全区缺医少药的面貌,次年2月,培训接生员38人,保育员15人,使新法接生得以推广。
5267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58年7月,卫生所改名杨集公社卫生院,院迁址房上村,调民房30间,征地6亩,王维斌任院长,人员增至35人,设中、西医门诊、妇产、化验、针灸、中、西药房、治疗、收款、财务、伙房等科室,开放简易病床10张。
5267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63年于墨河东岸重新建院,征地7.5亩,新建门诊、病房、手术室共31间,1964年建成开诊,人员增至53人,王长胜任院长,下设卫生所八处,各所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5267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78年2月8日,根据临革发(72)7号文改称郯城县人民医院杨集分院,在各级党、政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技术队伍扩大、器械设备增加,科室逐步完善。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和重点培养的方法,加强医院自身建设。
5267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72年县医院医疗队到该院帮助指导工作,各科室充实了技术力量。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52680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90年,被省授予“一级甲等医院”、全省“百佳医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