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347 / 2724
35191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身上皮肤发大小不等的斑块,心烦心闷,全身疼痛,如一周不治而口吐暗黑色血而亡。针刺十宣出血,曲池、间使、委中、阳交放血,刮肩井、肩髃、背脊及其两旁,针挑断黑斑之间的线。
35192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患者胸、背、臂、腿等处有紫色斑块,浑身胀痛,心烦闷,治法同黑斑痧。
35193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寒战身热,全身难受,重则手足抽搐。查臂弯、腿弯处皮中隐隐黑线。如黑线上肩则症重,黑线扩散到胸前甚至全身,患者感到全身被绳索紧紧捆绑,则不治。宜先在臂弯、腿弯轻拍,至现紫块后针刺放血,针刺十宣、曲池、间使、大陵、委中等穴,并挤出黑血,用针挑断...
35194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患者自觉身上如绳索捆绑,心胸烦闷,痛苦难过。治宜在臂弯处上下轻推,可见皮内有隐隐白色如线,刮臂弯,针刺曲池、少商穴,挑断白线出血。
35195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全身皮肤刺痛,腹胀连背,心烦心满,此因天热而露身睡卧在当风处,游丝飘来沾着人体,钻入皮内而发。治用封酒坛之泥捣碎加酒,拌和成泥团,在痛处皮肤上滚动,滚一遍换一团,直至游丝沾在泥团内,邪气滚出而愈。
35196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心闷难过,不思饮食,日渐憔悴,症变多端,有头痛发热,心中胀满,症似伤寒,也有寒热往来,似疟非疟,也有咳喘不停,自感烦闷,症如伤风,有面目如火,头面肿胀,四肢红肿,身体重滞不能转侧,甚至昏迷不醒,误治可致死,应慎辨之。急验痧痕,确定属痧后可对...
35197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发烧,严重者呼吸困难,口唇发黑,窒息而亡。治疗时先要细看头顶有小红毛发,急拔除,脑后、虎口有红紫筋、青筋,宜针刺放恶血,取旧旱烟袋中烟油涂之。用铜钱顺刮后头窝,再用巴豆捣碎,用粗纸卷成香烟样烧烟熏鼻,喉痧可消。若有咳吐...
35198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患者发病时突然不能言语,眼睛变直。宜用本人穿的鞋或亲人的鞋轻击患者头顶即可,也有用手蘸凉水轻拍额上。
35199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脐周有蛇样盘旋感,隐隐作痛,不发热,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发生阵发性剧痛,甚至死亡。宜刮胸前、中脘、气海、脐周、腰部。
35200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脐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似如绳绞,足厥冷,面色骤变。针刺十指尖出血,重刺中脘、气海、天枢、涌泉、委中、大肠俞、小肠俞。
35201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胁肋疼痛,直至脐周小腹,腰背等处隐隐作痛,小便赤,大便热,右足不能伸,重则便血,腹胀,烦躁而死。宜针刺委中、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压痛点加拔火罐,用活水芦根煎汤服。福安市坂中畲医还用鲜鬼针草120g煎汤代茶治烂肠痧,有特效。
35202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下腹及阴部胀肿,触之有物,行走不便。让患者平卧,针中极、归来穴,并用手轻托肿物缓缓送还。
35203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小腹胀满而不痛,阴囊肿胀,平卧胀满减轻,用手按摩将肿物托回阴部,肿胀即可消除,阴囊缩小。俗称小肠气。
35204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小腹作痛,腹胀,重则阵痛,大小便中有一闭,多为大便闭。治宜拍臂弯、腿弯,出现痧筋后刺出血,针曲池、尺泽、中脘、天枢、气海、大肠俞、小肠俞。再用葱一把加盐捣成泥敷脐。
35205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 类型: 医疗
不思饮食,下腹胀痛,或肚腹阵痛,不能进食,如饮食则肚内如翻开之状。宜刮胸前、中脘,针建里、气海、手足三里。口嚼盐腌山苍子,至胀消痛止即可饮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