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312 / 2724
34666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红瑶的织锦机与织布机最大的不同在于:(1)经线的层数;(2)是否有挑花杆。织布机的经线一般分为两层,而织锦机的经线至少分为三层:首先由粗的分经棍1分成两层,再用细的分经棍2、3将分好的第一层再分成两层。通过提综杆的提拉开口,使3层经纱往返出...
34667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红瑶织锦上的各种纹样是其织锦技艺的外在表现形式,心灵手巧的红瑶女子把各式繁杂的纹样融汇到织锦中。红瑶织锦一般采用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构图形式,将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转化为纹样织入其中,形成二方、四方连续图案,不仅具有象征意味,...
34668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红瑶以农耕稻作为生,其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红瑶人把水稻抽象成稻穗纹样,并借此表达他们期待年年丰收的美好愿望。稻穗纹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瑶农耕经济的意识形态。其次是花的纹样,以桂花和八角花使用最为广泛,象征花香人美,生活幸福美满。
34669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动物纹样出现最多的是关于鸟的纹样,如凤凰、勾头鸟、雄鸡纹样,这些纹样寓有吉祥如意、大吉大利之意。其次是蜘蛛纹样,蜘蛛因为擅长吐丝结网,被勤劳的瑶家人认作外婆,在服装上织入蜘蛛纹表现了瑶家女对纺织能手的钦佩和重视。此外,羊的纹样也在织锦中常见...
34670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最常见的有“卍”字纹。“卍”是佛教的吉祥纹样,昭示着“永生”“轮回”“吉祥如意”的象征寓意。红瑶妇女把这一纹样引入到红瑶织锦中,可以在驱鬼求福保佑平安的同时,表达他们对吉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红瑶织锦工艺品中的“卍”字纹样会单个出现的,...
34671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平地瑶织锦是典型的经锦织物。经锦是经起花织物,因此牵经线时,需要特别注意每种颜色需要的经线数量,以免织出的花形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以湖南江华平地瑶彩色织锦“八宝被”为例。
34672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作为经线起花的平地瑶织锦而言,牵经尤为关键,并且相对复杂。因为,牵经时彩色经线的排列顺序,就决定了织锦的颜色顺序,在上机织造时无法更改;平地瑶织锦的图案形式为彩条并列,织造时依靠异色的底经、面经交织的原理显花,所以在牵经之前,织造者就应计算...
34673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平地瑶八宝被织锦的穿筘与白裤瑶的不同,白裤瑶是在牵经时就将经线穿入竹筘,而平地瑶的穿筘工作是在牵经之后进行,并且是在织机的机架上完成的。 穿筘的具体做法为:先将经线摊在织机机架上,再将竹筘横放在卷经轴上,此时一人站在竹筘的一面,用铁钩针穿...
34674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平地瑶卷经方式与白裤瑶卷纱较为相似。共需要两个人,一人在一头梳经,一人在另一头经轴上卷经。梳经人一边要使用竹筘和木质经梳认真梳理经线,一边拉着分经棒和提综杆推动经线开口不断移动,将彩色的面经梳理出来;站在机头的卷经人则要匀速匀力地卷动经轴,...
34675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经线完全卷在织机上后,则要对经线装入“综丝”,目的是为了织造时用综丝提起经线,将经线分层形成开口,以便穿梭入纬。综线一般选用坚韧的尼龙线。挑结综线几乎与穿筘同样复杂,也是将经线按数目穿入综丝,需要一定的耐心。挑结综线这个步骤主要分为三步:(...
34676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作为经花织物的八宝被,在织造中主要依靠经线来起色,经纬交织形成花纹,同时经线则完全包裹住纬线。因此经线显现的花纹如颗粒般凸起,是八宝被织锦的显著特征。 (1)色经分层:在织花之前,先织一段2~3cm的平纹。此时还不能直接用竹扦挑花,需将起...
34677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秦汉之前,用蓝草发酵制靛、还原染色的技术还未被掌握。当时采用以浸揉直接染色为主的染色技术,将蓝草的叶与染物一同揉搓,将蓝草汁揉出,以浸染织物。而蓝草中的菘蓝在碱性(石灰、草木灰)溶液中,其所含的菘蓝苷会被水解,游离出吲哚醇而吸附于纤维上,...
34678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染色前,先在靛蓝的染缸中加入稻灰水,使其具有碱性。每日用竹棍不断搅动,以加速发酵。数日后,靛蓝被还原成靛白隐色酸,在碱溶液中转变为可溶性的靛白隐色盐。然后把坯布放在还原染液中进行浸染,染液为室温或微温,靛白隐色盐被纤维吸附后,将染物进行透风...
34679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扎染起始于殷周时代,兴盛于唐,它是先按图案设计要求,用缝、捆、包扎等多种防染的手段,在织物局部阻止染料上染,从而使被染的部位出现自然花纹或相似花形的染色技术。基本工艺流程为: 图案设计→织物扎结→浸水→染色→水洗→解拆→水洗→脱水→晾干 ...
34680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 类型: 民俗文化
利用一般的缝纫方法,按设计图案进行缝纫,缝后抽紧扣结即可。这是应用较多、较简便的一种扎结方法。缝扎法有平缝和包缝等不同的缝法,染色后其花纹会出现脉络纹、雪地点彩、游龙纹、小蛇纹、竹鞭纹、贝壳纹等晕渲花纹。 平缝是按所描绘的纹样轮廓线,用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