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299 / 2724
34471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磨豆腐嵬(娘) 取黄豆若干,清水浸泡。涨发后,在石磨中磨出豆浆,倒入锅中煮,即新鲜豆腐嵬,好吃又营养。鸡汤、糯米糍、豆腐嵬是过去畲村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
34472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对歌,畲族对歌也有礼俗,主家要热情,泡上茶,配咸菜干、瓜、豆等。主家起歌头后,一一唱分给在座者接。对歌不得过度失礼。时间过长,主家要烧点心、温酒。结束时唱送歌神。
34473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座位,畲民宴席,注重位次,以面向大门左侧为上位,视各场合不同而定,一般由年长辈分高者坐之。
34474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清明节,家家户户备鸡、猪肉、豆腐、麻糍等祭品,上祖坟扫墓。扫墓后,本族老小相聚祠堂吃“扫坟酒”。
34475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封龙节是畲族一个传统节日。在夏至后的辰日(一般是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相传这一天玉皇大帝给畲山“封龙”,施惠畲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日禁用铁器,禁挑粪桶,不事劳动。家家备酒菜以祭土地神。入夜全村举行赛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一盛会,对唱山歌,寻觅...
34476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端午节是畲民的一个大节日。家家包条形“竿粽”(又叫“枕头”),敬献祖宗,人人吃个染红蛋,喝雄黄酒,又有雄黄节之称。还将雄黄渣抹关节,说可避山林蛇虫侵害。
34477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尝新,每年新稻谷登场前,要举行隆重的“尝新”仪式。采穗顶已熟之谷,捻米煮饭,先祭拜天地,后祭祖宗,再祭五谷神、土地。在全家尝新前,还要把祭品先给牛吃,或割一把稻穗给牛吃,以示不忘辛劳的耕牛。吃时,要让老人先吃。泰顺县仙居等畲村至今每年都有隆...
34478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中秋节是畲族祭祖日。畲族有春秋两祭习俗,春祭在正月初八或十五,也有在清明节时,秋祭即在中秋节。届时全族老少相聚,若无故不到,要做“失踪”论处。宗祠内陈列祖图、祖杖,由族长率领族人进行祭祖活动。祭毕聚餐。并有馈赠月饼习俗。新媳妇此前回娘家探亲...
34479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畲族男女登高对歌。
34480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冬至俗称冬节,用糯米做汤圆或糯米糍,寓团圆喜庆之意。畲民二次拾骨葬,多在冬至进行。
34481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除夕,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后一日,又叫“过年”。家家做新衣,捣年糕,备佳肴,等待过年。畲族有“无灰莫种麦,无肉莫过年,无(新)衣莫外行,无酒莫请客”的谚语。畲族做的年糕是用籼米水煮成饭,然后放在石臼里反复捣揉而成,俗称“汤蒸糕”;也有做糯米糍...
34482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畲族人民的信仰主要有祖先崇拜、民间俗神信仰和自然神崇拜;宗教信仰有与祖先崇拜密切相连的道教信仰,其次信仰佛教。 畲族根据祖先崇拜,雕刻龙头木杖,饰金箔,漆朱红,称“祖杖”。祭祖时置香炉右侧,供族人祭拜,为祖先崇拜的又一标志 民间信仰 畲族长...
34483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民俗
畲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禁忌。 除夕、正月头三天及正月十五,不能到邻居家引火、借东西,不准骂人。“隔年火种”至少要到初五才能熄灭。 正月初一至初四,家里不准扫地。 初一、十五、甲子、庚申等日不能挑尿粪。有“初一十五损自己,甲子庚申损天下”...
34484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 类型: 动物
黄腹角雉,中国特产珍禽,1985年中科院院士郑光美等发现。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专为黄腹角雉设立的保护区,现有400多只。
34485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 类型: 景区
漳平人遗址在奇和洞,地处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4公里,黛烟山下,海拔266米,奇和洞当地人也称蝙蝠洞。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疍专题调查中被发现,面对奇和洞面临矿山开采随时可能被炸毁的现实,福建博物院、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和漳平市博物馆联...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