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234 / 2724
3349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198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畲族传说故事》载:“悬棺葬与(輋)字”云,畲族先祖是天上星宿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子孙们就把先祖石棺吊到凤凰山石壁中。畲族古字的(輋)字,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演变而来的。其含义是:在凤凰山上,有位大人物死后,用平...
3349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明清时期,畲族来闽东定居后,人死也和当地汉族一样,采用土葬。清光绪三年(1877年)福安东山《雷氏宗谱》“家训”篇载:“父母临终衣衾棺椁在所必备者,孝子之情也,刻今多有火葬之说,竟敢(斫)棺而焚之,不孝之罪莫甚于此。以后族内人等葬具称家之有...
3349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做老”为死者收殓前的一些准备工作。畲家人凡享年50岁以上的老病而死者,为寿终正寝,丧葬之礼与嫁娶之礼同样的热闹。俗称为“做老”或“老喜丧”。大凡六旬以上的病逝者,厅堂悬挂祖图三天,增加治丧气氛。
3349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亦称起祖宗寨。法师请罢诸神下降后,还要把东家的前五代公公、六代婆婆的亡灵都接回来饮酒作乐、看舞蹈、听山歌、保平安。
3350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白鹤是民间长寿吉利的象征。法师肩背一只竹篓,右手握一把大米,佯装喂鹤引鹤,让死者亡灵骑鹤上天。另有2人抬着一只麻布袋,意为白鹤停在布袋上,随他指手画脚,左蹦右跳。
3350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烧喜鹊巢。以树枝和白纸伪制一个喜鹊巢,放在三岔路口。法师手执法器,边唱边舞,舞到是处,放火将它烧毁,以示喜鹊上天报信,福满人间。
3350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畲族称病逝老者为“做佬”。由一人背着一顶竹篾制成的轿子,法师念咒作法,佯装把亡灵上轿。然后送到村外烧毁,意为送亡灵坐轿归天。
3350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一人持木刀,一人拿木拍,一人击小鼓,从道场前开唱,绕灵堂两圈,直到厨房对唱山歌。
3350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畲族丧葬礼仪的信仰基础为灵魂不死和祖先崇拜。对死人有度魂的习惯。畲族有佛教的“三界观”和“转世再生”观,认为人死后可以再到动物怀里投胎出世。因此,便进行“视死如生”的隆重厚葬。“做会暝”是一种较高的哀悼形式,通过“道代”(法师)超度亡魂上天...
3350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道代”念咒、捏诀、做法“藏身”,请历代法师前来主坛。踏八卦九宫分发符书,叫“符官”去催“三界神灵”,当境土主等。
3350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道代”2~3人,身着前襟绣龙或麒麟,背后绣太极图八卦的祭服长衫,头戴四瓣帽,为土红色。主师手执手炉(内燃香沫)、吉铃或净水罐,或如意,或奏板,或利剑。副师分别敲击三音和大钹。另聘敲锣、击鼓者二人。从傍晚开始,演唱1~3昼夜,集佛、道、巫、...
3350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道代”念咒化“甘露神水”一小罐连一小桶,洒净神坛、卧室、灶房等处。意为消除一切污秽及邪魔鬼怪,建立“变坛把界”。
3350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道代”敬请各路神灵喝茶、饮酒、进食,通报死者住址、姓名、年龄、病卒时间等。表明修善者少,作恶者多,今作忏悔,请诸神超度亡魂。
3350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特制一笸箩糯米馒头,摆在神坛桌下,请孤魂野鬼前来取食。食后,叫其散去,不要干扰丧事。
3351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开路叫死者亡魂归来洗澡、进食,俗称“吊魂”、“食饭汤”。“道代”用一根小竹子上挂死者姓名等的纸符(如神幡),边念边击法器边在神坛前后飞舞。孝男手执香炉、神主牌随后连喊三遍:“阿口哟!回来洗澡进食,食了上神堂。”孝女哭唱道。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