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225 / 2724
3336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畲族男女成群结队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子(杜鹃科,乌饭树),泡制乌米饭,缅怀先祖,并以乌饭赠亲友,预祝丰年。
3336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畲族的牛歇节。是日不鞭牛,清早就把牛赶到山上吃草,梳洗牛身,做牛栏卫生,还以泥鳅鸡蛋泡酒或用米粥、薯米粥等精饲料喂牛。村里有“牛王庙”的,要在这一天供祭。
3336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晒服节。畲民在这一天晒衣物外,凡珍藏的书籍、歌本、契约文凭等,也在这天翻晒,不使虫蛀损害。相传在这一天晒过的东西,不会发霉虫蛀。
3336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七、八月,水稻开镰后即过尝新节,又为“食新节”。按畲族传统,开镰收割必须先择吉日。他们把头一趟割下的稻谷碾成米,煮成白米饭,供祭地方神、祖公神和灶神。祭毕,请亲邻一起品尝新米饭。桌上要请本家长辈先“动筷”,以示尊敬老人,祝贺老人健康长寿...
3336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立冬”日,是畲族农户的圆冬节。这一天,户户砻糯谷,舂米做糍粑,杀鸡宰鸭,全家聚餐,吃汤圆,庆祝一年辛勤劳动所取得的好收成。个别畲民因某种原因“立冬”未曾做糍,那么,到“冬至”也要补上“圆冬节”这一餐。
3336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畲族传统大年日。是日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挑龙头水、燃放爆竹,点香“接年”。正月初一人人着新装,喝糖茶,吃糕点、“长寿面”以求行时、长命;吃完年饭,要装一碗米饭留着“压碗”,以示有吃有余。同住一房的亲邻还要互相请喝糖茶贺年。当天,邻...
3336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初四日,是古田富达村畲族蓝姓村民祭祖日。传说蓝应潮之父蓝文卿曾为唐朝节度使,晚年隐居侯官东流境雪峰下,舍家业为雪峰寺后,迁居古田县富达村。蓝应潮成为该村蓝姓始祖。村民在每年初四日抬迎蓝应潮塑像,供祭,并上演神戏,直到正月十五日将塑像...
3336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初六日,是宁德雷东、丹斗畲族钟姓祭祀其先祖钟友文之日。该村村民在各自厅堂上摆供品香案祭拜祖先。
3336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又称请祖节,是宁德畲族祭祖节日,农历正月十四日举行。迎祖时,抬迎装有香案的香亭,全付执事仪仗,场面极其隆重。
3337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十四日,传说为陈靖姑(即奶娘)生日,供奉奶娘神像的畲村村民,通常在这一天致祭。并每隔一、二年到古田县临水宫请一次奶娘,迎神场面亦很隆重。
3337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二十日,有的畲村有“补天穿”的习惯。即做糯米糍“补天”。用春菊草和大糯米一起蒸制成的糍粑,粘而不腻,吃用糍粑能起消积化食祛病作用。
3337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二月初二日,是坂中畲族乡后门坪、福鼎双华一带畲村村民的会亲节日。这天,凡是后门坪“雷氏祠”的支派,以及与该村有亲戚关系的,都不远百里赶到该村会亲。“二月二”又是当境土主魏公生日。这一天,该村畲民集中到“魏公侯庙”举行公祭。每年“二月二”,从...
3337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俗称“做十五”。霞浦各地歌手往往相邀赴水门半岭举行“观音亭元宵歌会”。其他各县畲村亦有举行元宵歌会的习惯。这一天,又是道教紫微大帝生日,有的畲村在这一天举行敬神祭祖活动。
3337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夏至”日过后,以地支逢“辰”的日子,为畲族传统的封龙节又称“分龙节”。据传说,因为“龙惊铁、虎惊叉”,所以民间不拿用铁器、不担粪,以免惊吓和污秽龙公,祈望这年风调雨顺。畲族村民多数外出旅游,青年男女自发对歌,以至“分龙节”逐渐失去神事本义...
3337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六月初一日,为畲汉民族登山节。福安、寿宁、周宁等地的畲汉男女数千人往往连夜登上白云山观看日出和佛光奇观,边爬山边赛歌,享受登高乐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