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224 / 2724
3334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银簪用1枚银元锻成,两指宽,10厘米长,如目鱼骨形状,上錾花纹,横栓发顶,供妇女紧发之用。
3334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头花发际装饰品,婚礼用的头花,三朵一组,上镂人物、动物图案,制作精细。
3334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耳环耳牌梳盘龙髻配套首饰。耳环通常制成翻转问号形状。耳牌,近耳处为曲形钩,下挂银牌。
3334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手镯和汉族同,质地有铜、银和黄金。
3335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乌米饭多在农历三月三食用,其制法是取乌稔树(杜鹃科,乌饭树)的叶子,放到石臼舂碎后,贮入布袋,连袋放到铁锅里,加适量的水熬出紫黑色的汤汁来,而后去掉叶渣,将精选的糯米倒入汤汁里,浸泡若干小时后,捞起放到木甑里蒸熟即成。乌米饭色泽乌黑发蓝,香...
3335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菅叶粽俗称“菅粽”,通常在端阳节和分龙节时食用。将精选的优质糯米泡进黄碱水里浸若干小时,取出,将其装入用两片菅叶对折成的槽里,裹成20厘米长玉米棒子状,放入铁镬里煮十多个小时遂成。每逢端午节,畲民拿菅粽敬祭祖宗、自家吃用外,还用以馈赠亲友。
3335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糯米糍畲民过年,做“七月半”和冬节,都要制糍。取意时(糍)来运转,生活年年(粘粘)甜。糍粑的做法是将糯米浸泡一天后,滤干,放进木甑里蒸熟,倒入石臼捣烂,捏成团状或饼状食用。
3335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八角轿畲族姑娘出嫁时使用。高1.3米,四面宽0.7至2米。工艺精细,五彩装饰。
3335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水缸石制水缸较有特色,八角形或长方形,深0.5米、长1.4、米,宽0.7米左右,用以储备饮用水。
3335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茶筒用毛竹节制成。大筒是3至4节毛竹节,小筒是1至2节毛竹节,筒上有双耳,上系小麻绳,畲村家家户户必备之物。供上山下田劳动,用以盛放茶水。有些地方还利用茶筒盛酒,名叫酒筒。
3335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背篓用竹篾编织而成,篓口为椭圆形,扁瓶状,篓口双侧系以小棕绳,用单肩挎背,常用于上山采茶,下园讨菜。用作上集市采购装货物的背篓,造工更讲究,通常小巧玲珑,制作精美。
3335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畲族村有端午节包“菅粽”的习俗。村民们用菅粽祭奉祖公后,自家吃用或馈送亲友。过节插艾草、悬菖蒲,辟邪祈福之类习俗和当地汉族相同。
3335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畲族群众通常在中秋节蒸米糕,买月饼、糖果赠送亲友。是夜有的畲族村还举行祭祖和盘歌活动。
3335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做旧年,较为隆重,合家团坐吃“长岁饭”,祝吉祥。饭后到厅堂贴对联和在粮仓上贴封条(红纸条)。蒸糯米,做糍粑,将吃剩部分藏入粮仓,来年取出,谓之“吃有余”。 家庭主妇得在灶堂里埋“隔年火种”,取意炊烟不断。入夜合家团聚守岁,...
3336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开正福,正月初一至初四日,主要是祈求一年四季平安;农历二月初一(或初二),为春福,祈求春耕顺利,五谷丰登;立夏日为夏福,庆祝麦子收成,这一天,有吃面条和夏饼的习俗。端午节前后(或农历五月三十日)晚稻番薯都已栽插,为保苗福,祈求保护庄稼免遭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