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214 / 2724
33196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畲村种植的杨梅多为红杨梅,集中于下列5个行政村和竹园自然村:大墓里(12800)、大沙(7675)、大浿(4000)、马洋(2450)、洋边(1000)、竹园(2500)。此外,尚有:七宝洋(750)、法华(500)、岭头(340)、海边(...
33197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以崇儒畲族乡种植最多,面积达985亩。乡政府所在地的崇儒村出产的“芙蓉李”为著名的本县特产,以“芙蓉李”(红李)制成的李干、嘉应子等畅销国内外。次于崇儒、种植较多的是盐田畲族乡的瓦窑头村种有9300株和州洋大沙种有165株。其余畲村基本不种...
33198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主要是1985年以来种植的。集中于字堂里4100株、州洋乡民政民族果场2125株、过洋1000株。
33199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以盐田畲族乡杯溪沿岸种植最多,所产的“冬秘”质优、味甜,是鲜食佳品。
33200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集中于大坪(15亩)、三坪(3亩),州洋民政民族果场种有文旦(1.5亩)。
33201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集中于大坪(48亩)。小马后仓有五六百株,时间较早,约为新中国成为前后所种,收成颇丰。
33202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仅有大坪村种植,番石榴7亩、杏1亩。
33203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州洋民政民族果场种有1.15亩。
33204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蔬菜
蘑菇是食用菌的主要品种之一,70年代开始在霞浦部分畲区进行人工栽培,原料是稻草、牛粪、肥土。
33205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蔬菜
香菇是食用菌中最重要的品种。其种植有段木栽和袋栽两种。霞浦县农村基本用塑料袋栽培,主要原料是木粉,每袋(筒)用干料1000克,正常产菇750克左右,每亩可放1万袋。
33206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蔬菜
银耳俗称“白木米”,食用菌重要品种之一。其种植有段木栽和袋栽等。70年代初期开始,霞浦畲族地区大多用梧桐段木为原料进行栽种。但种植数量始终不很多。至1989年,溪边、清水壑等处舍村还有少量种植。
33207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蔬菜
草菇俗称“秆菇”。以稻草为原料,在室内床栽,或室外堆栽,每公斤原料产菇100克左右。每吨创汇800美元左右。80年代,青福、墓斗等畲村始有少量种植
33208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蔬菜
黑木耳也叫毛木耳,俗称“乌木米”,是抗癌性最强的药用菌之一。原料和香菇一样,国际市场每吨售价1.8万美元。80年代,清水壑等畲村始有少量种植。
33209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蔬菜
高产菜用食用菌。原料亦用稻草,经石灰处理后,即可栽培,周期短,技术简单。每公斤稻草可产鲜菇550克左右。80年代,青福、墓斗、西山洋以及水门一带畲村,开始种植。
33210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蔬菜
金针菇是食用菌后起之秀,含氨基酸超过一般菇类,能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故有“增智菇”之称。以阔叶林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为原料。在香港等市场,售价比蘑菇高四五倍。80年代,茶岗、新村等畲村开始种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