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213 / 2724
33181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 类型: 民俗
“三月三”畲歌会:三月初三是畲家的乌饭节,每逢此佳节,便邀请霞浦、福鼎、罗源、蕉城等闽东地区的畲族同胞,成群结队在葡萄沟下、桃花源里尽情对唱畲歌,以歌传情,歌颂劳动,表达爱情,在聆听悠扬畲歌的同时,吃畲族特有乌饭,品畲乡特色饮食文化,吸引着...
33182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 类型: 民俗
桃花节:阳春三月,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景区漫山遍野,桃花盛开,油菜花点缀其间,风景如画,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可谓花如海,人如潮。
33183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 类型: 民俗
刺葡萄采摘节:金秋九月,当葡萄挂满枝头,刺葡萄采摘节便会如期举行,一同庆祝丰收的喜悦。“串串葡萄串串情,情牵藤架歌满喉。葡萄佳酿溢醇香,田园风光醉心头。”吃葡萄、品佳酿、听畲歌……人们体验着畲族风情,流连于葡萄架下。
33184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粮食
甘薯耐旱、喜温,为高产作物,种于旱地。
33185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植物
(青靛、菁靛、菁草)有蓼蓝、大蓝、槐蓝等品种。明代以来,西乡等处畲族地区常有种植,“擅蓝靛之利”,尤以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最盛。收成后绞其汁,以灰扰之而成靛,用于染布,品质极佳,久不褪色。同治、光绪以后,台湾蓝靛输入,本地靛业衰退。民国期间,...
33186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粮食
畲族部分地区利用冬闲地,种植大、小麦,是“小季”的主要作物。1989年,30个村种植面积为1952亩,总产98.98吨,平均亩产50.7公斤。
33187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粮食
畲族地区普遍栽种,在稻田的田塍寄种,或薯园中套种,也有大片山园种,畲族山区栽种尤多。1989年,30个畲村种植2835亩,总产186.7吨,平均亩产65.88公斤。
33188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粮食
畲族地区栽种的品种多为胜利油菜。利用甘薯冬闲地栽种,为冬种作物。油菜的叶、茎可作绿肥,油菜籽可榨油,为畲区食油的主要资源。1989年,种植面积2951亩,总产181.6吨平均亩产61.8公斤。
33189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粮食
本县南部一带畲村均有栽种,但鼠害严重,栽种不多。栽种较多的是青福、墓斗、马洋等村,其他零星栽种,或三五亩,或十来亩。全县畲区栽种面积:1986年345亩,1988年467亩,1989年354亩,产量不高。
33190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粮食
畲族地区多种蚕豆、豌豆、耳豆(多是小耳豆)、四季豆等。南区畲村多种蚕豆,东、北区畲村多种豌豆。耳豆多在山区寄种于甘薯园地或房前屋后的空场。四季豆仅在白露坑、南门山等地栽种。豆有六月豇、八月豇,均为菜食之用,只是零星栽种。
33191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粮食
畲族地区均有栽种,品种较为齐全,有白菜、菠菜、包菜、萝卜、芥菜、芹菜、花菜、空心菜、茄子、苦荬等。但各区域亦有所区别,山区以萝卜、芥菜为主,也栽种一些白菜、花菜,多为四季食用;南部地区土质肥沃,大白菜株均七八斤,除自己食用外,还能出卖一部分...
33192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粮食
品种繁多。南瓜是本县畲族地区善种之瓜,其他如丝瓜、匏、冬瓜、苦瓜、西瓜、佛手瓜,不同区域,各栽种一些。
33193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全县畲族地区种植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以下几个行政村(括号内为株数,下同):大沙(17100)、四斗(14000)、大墓里(12000)、马洋(10000)、瓦窑头(9800)、茶岗(8700)、溪边(5500)、三坪(4000)、一层(3000...
33194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种植面广。全县除个别海拔较高的畲族村外均有种植,多少不等。其主要品种是福桔与蜜桔两种。主要分布于:茶岗(2600)、马洋(18700)、青岙(10500)、白露坑(6840)、溪边(6000)、瓦窑头(5300)、大沙(4280)、八斗(4...
33195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 类型: 水果
桃、李、柿、青梅、㮈、柚(老枹)等,野生半野生果树品种非常丰富,还有数量很少的番石榴、杏、芦柑等。集中分布于下列几个畲村:大沙(12925)、茶岗(6300)、四斗(2000)、马洋(1900)、二铺(1500)、字堂里(1000)、青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