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2480条
基础文献
138条
析出资源
15396条
图表
3584条
人物
2740条
机构
624条
事件
3126条
地名
4848条
专题
669条
作品
521条
实物
834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32480 条 498 / 2166
7456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浙一号」是我国第一艘近海航行的客货轮,共有494个座位,设备完善,承担这条航线的运输任务。到达宁波港后,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约30人参观了这艘客货轮。
7457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今年在山西文水县周西村建立了刘胡兰中学,以纪念烈士刘胡兰。该中学已招收新生3班共计165人,命名对全校师生有很大的鼓舞,同学们表示要向刘胡兰同志学习,继承她的英勇革命精神。
7458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根财是山西文水县四明农业社的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关心社员生活,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成功办好了合作社,受到全社员的拥护。他经常访问贫困户,提供帮助,对社员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解。他善于培养使用干部,提高他们的威信,自己只做...
7459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对待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要正确对待,通过改造使他们成为劳动者。高级社示范章程规定,吸收他们入社或参加社内劳动,但不给予社员称号。但也要警惕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人进行破坏活动。章程规定在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入社后的一定时期内,不能...
7460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一个教师只认识一个“川”字,学生拿书请他教。他想找一个“川”字教,但翻了几页书后一个“川”字也找不到。突然,他看到一个“三”字,指着它大骂:“我到处找你找不到,你却躺在这里!”
7461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主人给老师吃鱼,总是只给鱼头和鱼尾,留下鱼中段自己吃。一天,老师问鱼是哪里来的,主人说是池中养的。老师开玩笑说:“恐怕是井中养的,不然怎么会这么短。”
7462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甲爱吹牛,说家里有一面大鼓,敲打起来,百里路外的地方都可以听到鼕鼕声。乙回应说家里有一条牛,头在江南,腿在江北。甲不相信有这么大牛,乙反问如果没有这么大的牛,那甲家的大鼓皮是哪里来的呢?
7463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三位太太谈论她们丈夫的头衔。县官太太和学官太太分别提到她们丈夫的官职,而营官太太则称她的丈夫为“黄鼠狼”。营官太太解释说,她的丈夫经常下乡办理案件并捉些鸡鸭回来,所以他是“黄鼠狼”。
7464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有个人写信经常重复句子,朋友建议他简短些,他点头同意。然而,几天后他写信给朋友,虽然感谢朋友的建议,但在“万”字下面添加了噜嗦的注解,解释这个字是“万”的简写,不要认作方。他原本想写草头大写“万”字,但时间不够,非常草率,请朋友原...
7465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一个人不认识“赋”字,误以为“赋”与“贼”相似,因此误将“江心赋”误读为“江心贼”,并惊慌失措地告诉寺里的和尚。和尚向他解释“赋”的意思,但他仍然认为赋有些贼相。
7466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广告
1956年11月1日余姚报登载的关于人民银行延长办理华侨解放前存款登记的广告信息。
7467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一个慢性子的人看见朋友的衣裳被火烧着,他慢吞吞地告诉朋友,担心他性急,又怕他怪罪。朋友问他到底是什么事,他还是不紧不慢地说:“你的衣裳被火烧着了。”朋友赶紧站起来,脱下衣裳,熄灭火,生气地问为什么早不说。慢性子的人笑着说:“我知道...
7468
笑話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笑話是民间文学的一种,通常由劳动人民创造,文字简短但意义深刻。鲁迅先生在其文章中常常引用笑話来尖锐地揭露和抨击反动派的醜态。在广大农村中,仍有很多流傳的笑話和编笑话、讲笑话的能手,我们应该提倡这种文化,让人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得...
7469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卷期
1956年11月4日出版的余姚报,共2版。
7470
知识出处: 余姚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秋收冬种的进度非常缓慢,晚稻收割只占总面积的16%,油菜、大麦下种的只占总面积的10%左右。原因主要是领导抓得不紧,思想教育工作放松,社员消极情绪仍未消除,劳动效率不高。立冬即将到来,按时按质完成秋收冬种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突出任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