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756 / 1339
1132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继光,男,在继光的领导下,南淮淀坚持一面村政权,抵抗日伪团队的迫害。他领导成立了村党支部,并选举了无计为支书。
1132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刘太英,女,她是南淮淀村妇女主任,积极参与解放军的抗日斗争,被捕以后遭受酷刑,但坚持不屈,直至解放。
1132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王绍鹏,国民党军团长,曾在1946年12月被委任为宁河县长兼保安大队长。在国民党全面进攻冀东解放区期间,他经常带领驻军和保安大队进攻解放区,并遭到解放军的围堵和袭击。王绍鹏对县支队怀有极大的仇恨,尤其是因为他们炸毁了美军弹药库,并且没有受到...
1132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李增举,男,来自北淮淀村,是七里海一带民工参加的平绥前线担架团的成员之一。他在任务中表现出色,被评为宁河县委评定的功臣之一。
11330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于相文,男,来自俵口村,也是参加平绥前线担架团的成员之一。他在支前运动中积极参与,为部队提供了支援,并得到了县委评定的功臣称号。
11331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陈久玲,男,来自东塘坨村,为支持解放军担负起护理伤员的重要工作。她组织村里的妇女们进行慰问、缝衣和护理工作,为伤员提供照顾和关怀。她也因为为重伤员购买鸡蛋而受到赞扬。
11332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杨春宜,男,他是西塘坨村的居民,为了支持解放军医院设在村里,将自己家的大院腾出来作为医院的院部和治疗室。他积极参与到支援工作中,为伤员提供了住所和照料。
11333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于方舟(1900-1927)原名于兰渚,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党组织创建人之一,著名革命家,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月,同周恩来等领导学生开展爱国请愿斗争被捕...
11334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寒松(1909-1943)原名张喆,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丁官屯村人。武宝宁联合县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主要创建人之一。1937年7月任村第一任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39年起,先后在丰玉遵联合县任股长、区长等职。1943年春,与云龙等人受...
11335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王书文(1917-1944) 原名张民义,山东人。武宝宁联合县中共党组织、抗日民主政权主要开创者之一。1943年夏天,奉晋察冀13地委之命到宁河蓟运河西部开辟抗日游击区,与寒松、佐天、马良等经过几个月艰苦努力,于7月成立中国共产党武宝宁工作...
1133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张殿荣(1916-1944) 化名高源,宁河县大八亩坨村人。出身贫苦家庭。1943年参加抗日工作,曾在武宝宁联合县一区任干部,跟随寒松到各村开展工作,多次出色完成任务。1943年至1944年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5月1日,在大八亩坨村...
1133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焦民政( -1944) 又名芦波,籍贯不详,一说河北省玉田县人。1943年12月任武宝宁联合县一区区长。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努力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工作,受到群众和进步人士的欢迎。曾带人拿下北淮淀警察所和韩林庄警察所。194...
1133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李占宽(1887-1945) 宁河县南淮淀村人。开辟武宝宁抗日游击区初期,任村财粮委员,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冬季和村干部一起,抵制日军征粮,引起日军仇恨,南淮淀200多间房屋被烧毁。1945年春,在南淮淀被日军逮捕,逼问谁是八路军共产...
1133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冯宝林(1914-1945) 乳名全来,宁河县冯台村人。1943年开辟武宝宁游击区投入抗日斗争,在村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冯台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发展20多名党员,建立起村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4月14日傍晚,日伪军秘密包围冯台村,他掩埋...
11340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王德钧(1919-1942) 化名方甫,宁河县任凤村人。1925年随全家搬至芦台镇居住。十几岁时曾在天津中原公司、元隆绸缎庄学徒,后在芦台一打米厂谋业。受进步人士影响,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秘密开展抗日工作,因工作出色,曾被党组织选派到北京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