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300 / 1383
4486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南北朝(420—589)时期,南方的制瓷业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主要生产青瓷。中国北方经过北魏孝文帝的时政改革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中丘(今内丘)人在南方制瓷技术的影响下,也开始学起了烧制青瓷。经过东魏、北齐,中丘人...
4487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隋至初唐,是粗白瓷向精细白瓷过渡时期,这个时期邢窑主要生产粗白瓷。隋至初唐时期,在原始白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胎釉原料的选择,注重如何提高产品的白度,同时更加增强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器物造型逐渐变得灵巧、实用,胎体和釉层逐渐...
4488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朝的初、中期,是中国古代兴旺发达的最好时期之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为陶瓷技术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此时的邢窑在继承前人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大胆革新,采取有效措施,把陶瓷制造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高度。邢窑誉...
4489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考古发现,邢窑生产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以内丘县城为中心,沿着城北的李阳河两岸,西至南赛乡的南岭村,东至内丘镇的武家庄,南至大孟村镇的冯唐村,北至五郭店乡的东磁窑沟村,遍及五个乡镇,区域面积达120平方千米,还辐射到邻县,北至临城县...
4490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邢窑陶瓷产品及制作工艺。
4491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邢窑白瓷是中国早期白瓷的优秀代表,在中华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到了唐末、五代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开始衰落。五代白瓷窑规模渐小,产量萎缩,品种减少,质量降低,远远没有盛唐时的那种“圆如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的风采。...
4492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内丘县的档案,概括了档案管理、档案馆藏等。
4493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内丘县的档案管理。
4494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内丘县修志编史,概括了修志、文史资料整理、党史资料编纂、地名资料整理等。
4495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内丘县的档案馆藏。
4496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考,明正德年以前,曾编纂了《内丘县志图》和《内丘县志》两部志书,但已失传。据《文渊阁书目》仅知《内丘县图志》分两册。明正德年间,由内丘县训导池鳞(汾州人)编修的《内丘县志》,是本县第三部有史可查的志书,已散失。明万历年间,知县郝学诗和邑人...
4497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92年,政协内丘县委员会,编印了《内丘县文史资料》第一辑。2000年,编辑内丘县文史资料《历史文化名山鹊山》,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分鹊山游览、鹊山文化、鹊山诗词、碑文注释四项内容,共15万字。
4498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共内丘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1988年编辑出版了中共内丘县县委党史资料专辑《内丘沧桑十八年》。本书分上、下两册,计收回忆录48篇,历史文件资料78篇,专题、综述资料19篇,大事记一部,共计50余万字。1992年编...
4499
旅游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的旅游开发、鹊山·扁鹊庙名胜旅游区、自然风光旅游区、生态农业旅游区等。
4500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内丘县地名办公室于1981年,汇集编撰成《内丘县地名志》和《内丘县地名资料汇编》。主要内容有:内丘县标准地名图,县、公社和其他一些重要地名概况,自然村现状和沿革,各类标准地名及有关的参考文、图、资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