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704 / 4093
55546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壤性土主要分布高丘陵地区,其母质有石英砂岩、千枚岩和花岗岩,土壤发育程度较红壤差,土层较浅,一般1米左右,土体多砾石,质地有粘土和砂。但自然肥力较红壤好,腐植质层2—5厘米。植被现状有马尾松、杂木混交林和灌木林等。植被覆盖度一般在70%左...
55547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黄壤,土体呈黄红色,是红壤向山地黄壤的过渡类型。土层60厘米左右。并夹在较多的砾石和石黄粒,植被现状有松杉竹和针叶阔叶混交林,植被覆盖度90%左右。这类土壤腐植质层在5厘米以上,自然肥力较高,是本镇发展杉、松、竹用材林的主要土壤。
55548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母质以石英岩类风化残积物为主,腐植质含量较高,颜色深暗,表层和心土层均为黄色,土层深厚50厘米左右。土体含有较多的砾石和石英粒,自然肥力较高,植被覆盖度在90%左右。这类土壤由于坡陡谷深,气温低,适宜于发展调叶林及灌木等用材林。
55549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潮土,主要分布在抚河两岸的河滩、洲地和地势略高的邻地,土质由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土层多在1米以上,养分含量较高。这类土壤由于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在1米以内,水土条件均好,适种性广,可利用率高,以种植油和和其他旱位物,果树为...
55550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潴育型水稻土是本镇耕地面积最大,肥力最高的土壤,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山区的垅田,冲田内。这类土壤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适中,土层深厚,土体中的氧化还原交替强烈,铁锰磷溶淀积现象明显,土层颜色分化明显,土壤熟化程度较高,属高产土壤类型,耕作多以稻、...
55551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淹育型水稻土是本镇面积少、肥力差的低产土壤,分布在丘陵山地的高排田,梯田和垅田内。这类土壤地下水位深,灌溉水源缺,大都靠天然降雨灌溉,俗称“望天田”。耕作层一般在10厘米左右,亩产600斤以下。
55552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潜育型水稻土多分布在垅田,冲田,坑田的低平处。这类土壤地下水位高,耕作层终年积水,土体还原作用强烈,犁底层发育不明显,有的无犁底层,水冷泥烂,以种一季稻为主,亩产约500斤左右。
55553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煤矿分布于大岗镇的株山,矿脉与丰城县的煤矿相连,煤层深度40—80米,矿脉厚度0.35—0.55米,最厚0.9米,储量约10万吨,属小型高硫无烟煤,因产量小,已由县办转为大岗乡(镇)办企业开采。
55554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石灰石,主要以大岗镇庙前村村居多,通过烧制,既可作农用肥料又可为建筑之用。
55555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稻瘟病早稻发生较重,晚稻一般很少发生,并呈波浪式发展。1987、1988两年属轻发,由于发生较轻,农户有轻视防治稻瘟病现象,加上连年种植浙幅系统,73—07等易感稻瘟病品种,致使1989年稻瘟病的发生面积急剧上升,造成稻谷减产,并使稻草和种...
55556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细菌性条斑病属一种检疫对象。1988年前本乡极少发生,随着水稻杂交制种田不断增加,该病也逐年猛增。1997年由于防治及时,病情得到控制,发病面积又逐年下降,目前此病发生面积极少。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是用药剂防治。1996年以前使用叶青双、叶枯...
55557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本乡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早稻20%,晚稻40%),因而二化螟发生面积上升加快。后因冬种花草和油菜面积减少,发病的桥梁田面积相对减少,由于轻发,农民放松了防治,1991年出现反弹。1997年以后粮食市场疲软,出现卖粮...
55558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其发生没有明显规律,但多数年份发生较重,危害大。
55559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虫害之一,它和稻飞虱一样没有明显的发生规律,1987年中等偏重,1988年早稻中等发生,但下半年8月20日至23日,境内出现八级以上雷雨大风,气温下降,纵卷叶螟成虫大量迁入,赶娥田的亩发蛾量高达2万头以上,平均亩娥量也是...
55560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薯又名甘薯、地瓜、山芋、番薯等,是境内主要旱粮作物之一,清光绪《抚郡农产考略》中就有种红薯的记载。红薯的块根含有20—27%的淀粉,2.3%的白蛋质、0.2%的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同时由于薯内有颜色,有白、黄、杏黄、淡红、桔红等色,其胡萝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