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399 / 1383
597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项目始于1974年,是柏乡农艺师谢增顺与省果树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刘承晏共同承担研究的项目,实现了梨树乔砧密植“三年见果,五年丰产,亩产超万斤”该项科研成果于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97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巨峰葡萄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该项目是1987年县科委与省现代化研究所共同承担的省科委下达的农业科研项目,该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邢台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597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棉浆挂面白板纸是柏乡县板纸厂科技人员与天津轻工研究所共同研制、生产的,1989年获中国国家专利。
597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4年5月,柏乡县南马云母纸厂的金云母纸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空白。
597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5年11月,柏乡县云母压板厂生产的云母板通过省级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597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记录了河北省柏乡县文化和体育的发展情况。
597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录了柏乡县文史事业发展情况。柏乡县历史上文化灿烂,源远流长。据史志所载,从隋朝到明清,历代文人编著文集约21种263卷。先后纂修6部《柏乡县志》。民间还有耍狮子、玩龙灯等,约定俗成的祭祀文化更是富有神秘色彩。民国时期,自然科学又有发展...
597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柏乡没有文化馆(站)等设施,民国20年,县政府于县城西街城隍庙,建民众教育馆,编印小报、借阅图书、搞时事讲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北街建文化馆,占地1.2亩,房屋20余间。文化馆有1个图书室,存书2,0...
597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柏乡县文化馆文化站的文化设施情况,民国前,柏乡没有文化馆(站)等设施,民国20年,县政府于县城西街城隍庙,建民众教育馆,编印小报、借阅图书、搞时事讲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北街建文化馆,占地1.2亩,...
598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柏乡县演出场所的情况,包括戏楼、影剧院的情况。
598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县城有四座戏楼,西街南侧的一座,到解放时破旧不能使用;座落在北关西侧和东街南侧的三座戏楼早已废弃。
598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1951年至1995年柏乡县隐剧院的发展情况。
598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7年初,随着非法出版物出现及蔓延,根据上级批示精神,成立了“柏乡县打击非法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化局。下半年,根据地区文化市场管理单位的意见,又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组成单位是文化、广播、公安、工商、物价五个部门。县委主管文...
598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21年柏乡县就有了“嗜好班子”,即业余剧团。演员利用冬闲学戏、排戏,或互教互学,或临时从外地请教师教戏。一般在春节前后或庙会期间搭台唱戏,平时也常聚集在一起进行演唱活动。演唱者因为嗜好而不讲报酬,颇受群众欢迎。演出剧种以豫剧、秧歌为多,...
598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柏乡县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包括文学创作、书法与绘画、音乐戏曲舞蹈民艺、民间文学几部分内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