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395 / 1383
591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清朝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张琦修建,在县城东街八蜡祠后。据考证,白阳营儿村东南和北大江村也建有义学。供贫士子弟有志者读书,由寺院或院田收入资助。
591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清乾隆三十年知县钟庚华购宅捐建。咸丰六年知县江恭先重修,光绪十五年知县李传棣又修;二十九年改为高等小学堂。院设山长,聘请有名进士或举人主讲,下有斋长,由院绅自邑中廪膳生充任,每年二月,由知县考选童生入院、肄业,以...
591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私塾是科举时代民间办学的主要形式,清末柏乡县的私塾有4类:村塾:村民集资聘塾师进行启蒙教育,清末全县约有村塾40所。几个小村的联合办学,推举学董1人,负责征收学费,修缮校舍,聘请教师等。家塾:少数大姓之族,自聘教师在家中教学。清末县内有名的...
5914
村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村塾:村民集资聘塾师进行启蒙教育,清末全县约有村塾40所。
5915
联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联塾:几个小村的联合办学,推举学董1人,负责征收学费,修缮校舍,聘请教师等。
591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6年,中共柏乡县委、县政府组织广大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生产,村村成立了农忙幼儿队,派老年妇女看管。1960年底,柏乡职工幼儿园成立。组织5~7岁的儿童,学唱革命歌曲。同时,生产队购买连环画册《红小兵》作为教材。并对幼儿教师定期培训。19...
5917
家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内有名的家塾尤以西汪村的刘姓和南江村的刘姓两家规模大。
5918
学馆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学馆:一些退隐官员或家境贫寒的秀才设馆于家中,聚徒授教,学生自俸学费,不计多少。
591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二十九年将原槐阳书院改建为高等小学堂,即县立高级小学,设单轨制3个教学班,招生75名,没有学制,教学内容类似私塾。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民国初年,柏乡县72个村办起了公立初级小学校。学生每人每年交学费2块银元。同年,县城南街东马道成立...
592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9月,柏乡县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1953年,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领导体制,开办社会主义中学。初二停开政治课和外语课;语文分汉语课和文学课。1956年固城店高小招收戴帽初中班。柏乡初级中学扩招为4轨制。柏乡县...
592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9月,柏乡县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1953年,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领导体制,开办社会主义中学。初二停开政治课和外语课;语文分汉语课和文学课。1956年固城店高小招收戴帽初中班。柏乡初级中学扩招为4轨制。柏乡县...
592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柏乡县各乡办中学的教育发展情况。
592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柏乡县委经常举办党政干部训练班,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同时召开各种会议,结合政治形势和任务,进行中共党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委以党章和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内容,并结合政治运动对党政干部和普通党员...
592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柏乡县委经常举办党政干部训练班,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同时召开各种会议,结合政治形势和任务,进行中共党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1963年中共柏乡县委党校成立后,开始集中轮训基层干部和党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党校解散,1972年...
592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8年秋,柏乡县成立了师范学校。为解决师资缺乏的燃眉之急,又办了两期短训班,学期一年,招收在乡的知识青年,毕业后补充到教师队伍。1952年,柏乡师范并入宁晋师范。1952年10月成立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由省教师进修学院、地区教师进修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